作者: 发布时间:2014-03-26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陈志敏教授在“边疆调研报告会”上做了致辞发言。复旦大学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教授、南亚研究中心主任杜幼康教授、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赵华胜教授、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苏长和教授对四名本科生的报告进行了点评。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陈周旺教授和国际问题研究院祁怀高副研究员共同主持了此次“边疆调研报告会”。
阿芳同学的报告主题为《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制约因素与政策思考》。阿芳认为,自“桥头堡”战略正式实施以来,云南对外开放取得不少成就,包括对外经贸合作大量展开、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和深化、经济走廊和口岸开发区建设初见成效、国际大通道雏形建成等。但是云南“桥头堡”建设过程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基础设施落后、面临周边国家和广西省的产业竞争、对外开放领域仍然局限在接壤的邻国、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不稳定、原有边贸政策优势逐渐消失和参与合作的机制并不完善。为了应对上述制约因素,她提出了如下思考意见:一是调整产业结构,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深化完善合作机制,四是争取更多政策支持等建议,以更好的实现云南“桥头堡”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隋译娴同学的报告主题为《辽宁(丹东)与朝鲜共同开发黄金坪经济区的思考》。黄金坪经济区是继罗先经济区之后朝鲜第二个经济试点开放区,它独特的区位条件和国家政策优势预示着它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对中朝两国经济合作新模式的探索以及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开发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隋译娴同学从黄金坪经济区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其开发的优劣势,通过与图们江地区的比较研究,探索其未来开发的方向和对策。她提出了五点政策意见:制定灵活的开发计划,引导东北亚政治稳定;开展多样的中朝边境活动,扩大影响范围;建立仓储物流中心,形成区域商品流通体系;加强区域内非敏感领域合作,打响核心产业;多渠道、多途径筹集资金。
李媛媛同学的报告主题为《喀什特区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思考》的发言。喀什特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独特的地理位置、优惠的国家政策以及对口支援城市的支持为喀什特区与中亚经济合作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尽管如此,双方在经济合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性因素。李媛媛从喀什特区和中亚国家的自身特点着手,重点分析喀什特区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中的制约性因素,涉及工业基础、生态环境、交通设施等各个方面。进而提出对策建议:合理利用水资源,开发过程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发展优势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提高本地产品在出口产品中的比例;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当地教育事业,吸引外来人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创造出特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加快喀什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建设,形成对中亚国家发展上的比较优势,实现与中亚经济互补。
罗倩霞同学的报告主题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引进问题的思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发,既是正式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又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的过程中,人才因素又是制约和影响着整个发展进程的首要因素。因而广西自治区出台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来努力打造人才聚集的局面。罗倩霞在分析现有的北部湾经济区人才现状和人才引进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北部湾经济区在人才引进方面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加大引进国内高校人才;二是鼓励创业,大力支持民间中小企业;三是发展留学教育,吸引东盟国家人才。
2013年7-8月和2014年1-2月,阿芳、罗倩霞、隋译娴、李媛媛四名本科生在复旦大学“985工程”项目“中国崛起背景下边疆发展与周边外交的统筹研究”及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薪火计划”资助下,分别赴云南、广西、辽宁和新疆实地调研。调研结束后,四名本科生在我校国际问题研究院石源华教授、祁怀高副研究员、张家栋副研究员、郑继永副研究员、马斌博士和外交学院吴琳博士等的指导下,撰写了调研报告。此次“边疆调研报告会”是四名本科生假期边疆调研活动的一次成果展示,也是本科生参与学校“985工程”项目研究的一次有益尝试。
复旦大学国家建设研究中心隶属复旦发展研究院,负责实施和落实“985工程”三期关于整体推进社会科学研究的任务,推进社会科学的各相关研究在“国家建设”主题下全面展开,“中国崛起背景下边疆发展与周边外交的统筹研究”的课题试图通过构建一种“国内-国际”互动的理论框架,以解释中国的边疆发展与周边外交的互动关系,并在实践中解决边疆与沿海的发展差距越拉越大的难题,对与国家治理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中心对此予以支持,并鼓励本科生们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投身到为国家建言献策的实践中。
(李媛媛、罗倩霞、隋译娴、阿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