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与国家治理中心研究成果入选第二届(2013年度)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

作者: 发布时间:2014-11-14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10月27日,以“传播与变革:新媒体,现代化”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传播学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李东东,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党组成员高翔出席大会并致辞。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成果《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机理:“传播属性”与“事件属性”双重建模研究——基于195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QCA》入选“第二届(2013年度)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


由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传播学分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此次会议聚焦传媒变革,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崔保国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沈浩教授、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分别作了题为《传播学研究的新起点——以传媒研究为中心的传播学》、《数据新闻:大数据时代的可视化传播与应用》和《网络舆论场的生态治理》的主题发言,对大数据时代的传播学发展及网络舆论引导等问题作了专题阐述。


除主会场外,本次大会还设置了5个分论坛,分别是“新媒体与传播”“传播与社会”“传播与文化”“第三届中国人际传播论坛”和“新闻传播思想史论坛”。每个分论坛均有来自全国各研究机构、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媒体单位的20余位专家学者或在读博士生介绍他们的理论观点和最新研究成果。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研究员还发布了“第二届(2013年度)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遴选结果。据介绍,“第二届(2013年度)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从8600多篇论文中共选出10篇学术论文和5篇业务论文,我中心李良荣、郑雯、张盛合作完成的《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机理:“传播属性”与“事件属性”双重建模研究——基于195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QCA》一文获选其中。

 

《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机理:“传播属性”与“事件属性”双重建模研究——基于195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QCA)》

作者:李良荣、郑雯、张盛

原载:《现代传播》2013年第2期


遴选意见:

《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机理:“传播属性”与“事件属性”双重建模研究——基于195个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QCA)》一文,尝试采用定性比较方法(QCA),使用相应的软件工具,将195个网络群体性事件作为一个样本进行分析,在诸多针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中,具有方法上的创新性。该项研究在运用软件做数据分析之前,进行了充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讨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假设,因此是一项具有理论导向特征的研究,从而使其对通过软件获得的发现的解释,具有较为充分的学理性依据。


获奖感言(李良荣教授):

这是我和我的学生在新闻传播学与社会学、政治学交叉学科的新的探索,获奖是对我们探索的鼓励!谢谢同行厚爱与支持!


论文摘要:

目前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频度、烈度、参与人数都日渐上升,社会舆论也呈现了新特点,这些问题都亟待回应。本文通过对2010至2011年间发生的195个网络群体性事件进行大样本案例量化分析,探索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爆发机理。本文结论认为“公众共同的利益诉求”“事件发生地”“首发媒体”“首发位置”“中央媒体参与报道”5大因素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的关键成因,其他因素同样参与着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