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观察|展望2025:二三线城市绘就未来?

作者:沪港所&城经所 发布时间:2024-12-23 来源:沪港发展联合研究所+收藏本文

「选题人」

The Economist 年末展望了2025年的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其中一篇讨论了中国城市的未来。作者Gabriel Crossley。

* 译者对文字敏感部分做了调整。


图片



一直以来,中国的年轻人、投资者、消费者和创作者纷纷涌向四个大城市:首都北京、金融中心上海、科技中心深圳以及出口强市广州。这些城市人口众多,公共服务优越,基础设施完善,因此被政府称为“第一梯队”城市。


但到了2025年,中国的小城市将开始逐渐超越这些大城市,抢占风头。


第一梯队城市的光环正逐渐褪色。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些城市已经变得难以承受:中位数房价通常是中位数收入的30到40倍。而且,这些城市的生活质量并不高,许多企业要求员工实行“996”工作制度(早9点到晚9点,一周工作六天)。高压工作环境、低工资,加上中国经济放缓,居民的消费也日渐萎缩。2024年上半年,北京餐饮行业的利润暴跌近90%。


与此同时,许多二、三线城市却在快速崛起。这些城市的基础设施一流,住房相对便宜,工作节奏较为轻松,经济增长速度也常常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从西方的标准来看,这些城市依然是“巨人”:许多城市的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且仍在快速增长。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北京和上海目前正面临人口流出,逐渐萎缩。


到2025年,小城市的消费者将成为支撑当地经济的重要力量。由于生活成本较低,他们的消费能力更强。因此,咖啡馆和电动汽车经销商在这些城市的街头开设门店也就不难理解。百胜中国(经营肯德基等快餐品牌)计划到2026年新增数千家门店,其中一半以上将开设在这些二三线城市。


在未来的一年中,更多年轻人将选择小城市发展。调查显示,白领阶层正日益厌倦第一梯队城市的生活压力。每年夏天,约1200万学生将从中国的高校毕业,许多人将不再选择北京和上海,而是转向长沙、南京等省会城市,这些城市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产业,还吸引了大量直播主播、音乐人和艺术家。


此外,年轻的才俊也将推动小城市在技术领域的进步。以曾经偏远的合肥为例,这座位于安徽省的城市,凭借政府投资和民间企业的共同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一个科技产业集聚地,涵盖了高端制造、生物科技和半导体等多个领域。未来一年,合肥市政府将着力发展“低空经济”,即送货无人机和飞行出租车等新兴产业。


小城市还可以提供更为宽松的生活氛围。比如位于西南的成都,因其茶馆文化、悠闲的生活方式以及反主流的音乐风格而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第一梯队城市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