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信展——见信如晤,不只林觉民的《与妻书》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04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光华信展——见信如晤,不只林觉民的《与妻书》


“懿珍,从你的来信中知道北京社会文化大革命搞得轰轰烈烈,你们也要积极学习……走的时候,咱们借用的缝纫机,要常常蹬蹬,擦擦油,免得锈。吻你,俊峰”

1966.03



提及书信,你也许知道许多有名的故事,《陈情表》也好,《爱眉小札》也好,都曾是人们口上的“津津乐道”。至于家书,傅雷父子的名声不必多言,《与妻书》的深情更是叫人喟叹。

历史呵,总留下名人轶事待人评说,更多的小人物的欢愉却被岁月涤洗褪色。

如你,如我。

字于纸上沉默,诉说那些经长的年华,岁月如歌,见信如晤,不只林觉民的《与妻书》




白发的老人躺在病床上泪眼婆娑的拉住老头的手:

“我死之后,你要记得我啊……”

“那样我还可以活着,在你的记忆里。”

“若是没有人记得我了,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最后一点痕迹就没有了……”

然后,白发苍苍的他也许最终会抱着他的小孙子,讲你曾在樱花树下轻轻踮脚偷他一个吻,瞬间他,心跳如鼓——而小孙子心不在焉地听,继续吃着甘甜的手指。



我啊,你哎,都这么认真地活过。

视听之娱、天伦之乐、肉欲之快,细节充盈。

然后,尘归尘,土归土,风消云散。

就算在历史上浓墨重彩一笔,那被后人记住的人们,还是真正的他们吗?

“历史聚焦”的历史评述范式,“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的光环之下,习惯了一叶障目,习惯了关注历史事件的高潮和焦点;

比如,那一个时代的狂热与荒唐。

我们不再去思考焦点之外的“人”的真实的生命、幸福与挣扎,不再关注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正如那台终于锈蚀在了时光里的缝纫机,再发不出为家人而专注的声响。



在这个五一,我们淘选出一批珍藏的家书,它们在光华楼学广外,等你驻足。

在那之中,我们可以于人间百态有所一窥:

母子连心,叮咛殷殷;夫妻两地,情意缠绵;亲故离世,旧巢倾覆,通告回函,泣血声声……

也可于历史暗角揣摩体味:

历史潮流侵袭悄无声息,宏大于细微处更现辉煌或恐怖。

唯一不变的,唯一弥存的,是封泥里、信笺上、字里行间深刻浅划下的血浓情深。

五月一日至七日,光华楼学广外走廊。

时光流转,卿卿见字如晤。


「信展主题」

见信如晤——书信中国五一光华家书展


「主办方」

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

志德书院书信中国研究小组


「展览时间」

16.05.01-16.05.07   每日 9:00-20:00


复旦大学光华楼学生广场外走廊

—  静候君至  —


本文转自公众号“书信里的人生”






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

复旦发展研究院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成立于2011 年,挖掘、整理新

中国成立(1949 年)以来的各种社会生活资料,保存并研究中国当代历史的记忆,构建一个民间组织、地方政府、国内外学术机构的全方位合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