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论坛2016丨往期高端访谈回顾——吴心伯对话吴建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11 来源:上海论坛+收藏本文


上海论坛2016


上海论坛是由复旦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复旦发展研究院承办的国际大型学术论坛,旨在搭建中外政商学界人士共同交流沟通的平台,为区域发展及国家大计建言献策。 

上海论坛2016将于5月28日-30日举行。本届论坛以“经济全球化与亚洲的选择 ——互联互通与创新: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论坛分为4个板块,包括“开放•创新”、“协调•治理”、“绿色发展”、“合作•共享”。共有8场圆桌,14场子论坛,议题涉及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工业制造、金融创新、城市规划、网络安全等热点话题, 试图从多角度、全方位来探讨中国和亚洲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本届论坛在往年的基础上做出了更多的尝试和突破。今年4月28日,论坛将首次在丹麦哥本哈根举办预热圆桌会议,将论坛的举办地拓展至海外。论坛嘉宾来源更加多样性,众多来自印度、以色列、斯洛法克、塞尔维亚、匈牙利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嘉宾将参与到本次论坛,充分体现出“一带一路”倡议特色。自本届论坛向全球开放圆桌/子论坛申请以来,论坛成功吸引了包括德国法兰克福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大学、中国社科院、韩国SK集团等机构参与办会,使得上海论坛更具国际化和多元化。 



1462933901442198.jpeg

吴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前驻法大使

中国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1462933917102596.jpeg

采访者:吴心伯 

复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是要继承过去,又有发展。继承过去的两点非常明确:第一,看准时代。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这一变化意味着解决了当时世界面临的主要困境。我们的方针与世界是一致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发展合作,在双方利益交汇的基础上开展项目,合作共赢。第二,坚持和平发展。」


吴心伯:吴大使您好,欢迎您参加2015年上海论坛,感谢您接受我的访谈。从去年以来,我们都在谈论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您作为中国外交战线的一员老将,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吴建民: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是习近平主席去年11月29号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我认为提得很及时,有两个原因:第一,从中国来看,我们现在接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这可能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国际地位最高的时候。过去一百多年时间,我们在世界舞台的边缘,这就谈不上是大国外交。第二,你既然接近中心,世界也期待你发挥作用。因为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变化的时候,我们应当建立什么样的世界秩序?去年十月份我到纽约,跟基辛格一起吃饭聊天,他写了本新书《世界秩序》。他提出来,现在世界上对此议论很多,大家也在期待中国发声,中国的主张到底是什么?因此,我觉得提出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是适时的。

吴心伯: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跟建国以来中国的外交,它们的共同点在什么地方?又在哪些方面发展了新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外交?

吴建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外交从1949年到现在大体有两段:改革开放前是一段,改革开放后又是一段,两段的情况不一样。

改革开放前这一段,从中国的外交来讲,我们认为当时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把支持世界革命放在第一位。我在年轻的时候就听中央领导讲过,外交和革命发生矛盾的时候,外交服从革命。中国革命得到人家的支持,我们也支持人家的革命,我们还主张世界革命,这是当时的思想。新中国是一个新事物,当时的中国外交政策、外交目的就是要求生存。

1978年以后,中国外交方向随着国内战略方针进行调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外交也由求生存改为求发展。求发展就是要世界和平,之后邓小平几大动作,中美建交,中日签订和平友好条约,中苏关系正常化,邓小平访问了五个邻国:缅甸、尼泊尔、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目的是到邻国跟他们讲清楚,我们坚持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家要合作。还有港澳顺利回归,这几个大动作使中国外交赢得了一个很长的和平时期,这就非常成功。

我认为,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是要继承过去,又有发展。

继承过去的两点非常明确:第一,看准时代。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这一变化意味着解决了当时世界面临的主要困境。我们的方针与世界是一致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发展合作,在双方利益交汇的基础上开展项目,合作共赢。第二,坚持和平发展。这里有三要,三不要:一要和平,没有和平怎么发展?二要发展,很多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三要合作,中国现代化不能关起门来。还有三不要:一是不扩张,不重蹈西方大国殖民扩张的覆辙;二是不称霸,不学昔日苏联同美国称霸;第三,不结盟,中国不同任何国家结盟。1955年万隆会议十项原则的第六项,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里面就是不结盟的思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讲的也是这个。所以,不结盟是从我们那时候继承下来的,总结了共和国成立后与苏联结盟的失败教训,中国今后不能同任何国家结盟。

发展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还要考虑到世界,考虑到中国,考虑到利益。时代的主题变了,这是考虑到世界;中国现在以经济利益为中心,要实现全面小康,这是考虑到中国;将中国的利益和世界根本利益结合起来,这是考虑到利益。

吴心伯:您刚才讲到,把握时代格局对中国来讲非常重要。中国一般讲究要顺势而为,那么,在当前的时代条件下,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面临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吴建民:第一,什么是顺势而为?时代主题变化后,世界形成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9·11十周年前夕,美国华盛顿邮报记者采访我,第一句话就是:“中国是9·11的最大受益者,过去十年,中国发展多好,我们就顾着打仗了。”我回答说,你第一句话我不同意,我们不是最大的受益者,关键在我们顺应了这股潮流,你们逆了这股潮流。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过去了,你们还在打仗,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结果是越打越乱,你们逆了这股潮流。而中国顺了这股潮流,我们过去三十年大发展就是顺了这股潮流的结果,我觉得我们必须继续顺势而为。

第二,我们面临哪些有利条件?第一,今天的世界有一套以规则为基础的全球贸易体系,譬如世界贸易组织,我们做的东西能卖出去,我们也要买进别人的东西。第二,亚洲正在崛起,我们正处在亚洲。战后亚洲崛起经过了五个浪潮:第一个浪潮,日本,它采取了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模式;第二个浪潮,六十年代的亚洲四小龙,台湾、香港、新加坡、韩国;第三个浪潮,七十年代的东盟,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这几个国家发展起来了;第四个浪潮,中国,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加入了发展的大潮;第五个浪潮,1991年印度开始改革。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走,这是一个痛苦的过渡时期,我们当年派了很多人去香港、新加坡学习,受到很大的启发。2011年,中国同亚洲国家的贸易额达到1.2万亿美元,超过了中美贸易和中欧贸易的总和。我们在亚洲,又是全球经济发展最迅速、最有活力的地方,当然对中国非常有利。

吴心伯:今天,全球治理面临很多的问题,中国作为当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其他国家也对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更多的期待。所以,这也为我们大国外交的推进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客观条件。换一个角度,您觉得我们今天推进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面临哪些不利的条件呢?

吴建民:讲挑战,最大的挑战是惯性思维。人类历史上几千年都是零和博弈,我得你失,我胜你败,零和思维具有很强大的惯性。现在世界变了,战争失去了昔日之威力,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丛林法则行不通,这是人类文明很大的进步。但要按照以前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冷战思维,还觉得战争能解决问题,就会把人们的思想引上歧路,看不到当今我们处在亚洲所面临的世界,看不到我们创造的良好条件。

吴心伯:中国的国力在不断增长,在推进大国外交的过程中,应该如何运用我们的力量?其他国家对此非常关注,对我们自己来讲也是一种考验。

吴建民:中国人一定要清醒,“中国威胁论”会伴随中国崛起的全过程。第一个原因,全世界72亿人真正懂中国的只在少数,他们会拿历史上的大国崛起作为参照来看中国。历史上大国崛起后都欺负别人,中国凭什么例外?第二个原因,他们会拿前苏联对照中国。他们说,习近平主席讲得很好,不扩张、不侵略、不称霸,当年苏联强大起来为什么就扩张、侵略、争霸?它是共产党领导的,你也是共产党领导的,但是他们不知道(前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不一样。第三个原因,我们是差不多十四亿人的崛起,人类历史上没有过这么多人崛起的先例。中国块头大,一定会打破现存的利益格局,人家就不太开心。

我们对未来的阻力千万不能低估,这时候,一是要有实力。国力不强,就接近不了世界舞台的中心,现在我们接近了,这就是力量的增长。二是要讲道理。什么是软实力?就是要讲道理,讲得人家听得懂,讲得能打动人心。中国的发展和崛起真正能给世界带来好处,一个要靠言论,一个还要靠行动。

吴心伯:这就像我们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尽管美国反对,但因为这是个好事情,我们推进这个事情的方式也比较得体,所以最后多数国家,包括一些美国主要的盟国,都还是加入进来了。所以还是刚才您讲的那句话,大多数国家、大多数人,他是讲道理的,他是明白人。中国的外交怎么样能让人接受,就是把道理讲明白,把事情做漂亮,这样就能赢得人心。

前面您讲到关于世界秩序的问题,现在世界秩序也确实处在一个大的转折阶段,特别是中国快速崛起以后,大家都关心中国会对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秩序带来什么样的变化。那么从您看来,您觉得在21世纪的世界秩序中,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如何界定?

吴建民:中国是世界秩序的改革者,同时也是推动者。应当说,目前的世界秩序中国人是得益的,要不然很难解释中国三十多年的大发展。但是,目前的世界秩序是西方大国的秩序,毫无疑问,这对西方国家更加有利。这里面有一部分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东西,但也有对西方国家比较偏向的东西,现在国际金融组织的实际控制权都还在西方大国手中。怎么改变这个状况?逐渐改革。渐进,不是革命,我们是改革的参与者,也是促进者。改革是不容易的,改革要损害既得利益者,这时候就要通过讲道理,通过采取行动。亚投行就是一个推动改革的例子,我们这样做了,大家都来推动基础设施,把亚洲建设得更好,亚洲作为全球经济增长中心也会有更大的动力。但是我们心还要更开阔一点,亚投行那么多国家参加,我们希望将来有一天美国、日本也能够参加。

吴心伯:讲到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吴大使本人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典型的中国外交成功的案例。您觉得在21世纪,我们的年轻人要投身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中,他应该具有哪些基本素质?

吴建民:我觉得有这样一些素质是年轻人必须具备的。第一,要懂得世界,懂得世界现在的潮流是什么。你看世界看错了,不懂得当今国际关系的最大变化是时代主题变了,思想还停留在战争与革命时代,那你肯定不可能做好。第二,要懂得国家,懂得我们的基本方针。我们的外交方针就是坚持和平发展战略。第三,要会讲道理。知己知彼,知道讲什么话人家听得懂,知道讲什么话朋友越来越多,不要讲那种树敌的话,那是愚蠢的。

吴心伯:感谢吴大使接受我的访谈,今天您发表的观点非常精彩,我想很多听众和观众都会感到这对他们的思考是非常有益的,谢谢!

吴建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