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这些大牛,你只差一个上海论坛!(绿色·发展篇)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17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上海论坛2016将于5月28日重磅来袭,届时将会有许多大牛参与我们的圆桌以及子论坛,在此为大家剧透一下绿色·发展板块四场子论坛的议题以及一些重要嘉宾~


子论坛01 


邓祥征.jpeg

主席:邓祥征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城镇化的生态转型与管理创新:亚洲的机遇

“一带一路”的合作发展愿景倡议了共同打造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凝聚了沿线的数个亚洲国家。全球城镇化的预测表明亚洲区域是未来城镇化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尽管亚洲各国自然资源禀赋、人文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城镇化进程不一且各具特色,但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各国均面临着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权衡、生活质量与人类福祉的全面提升等一系列共性问题,亟待探寻管理与政策的创新性解决方案。

本子论坛以“城镇化的生态转型与管理创新”为研讨方向,探讨亚洲各国和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面向未来的机遇、挑战及应对策略,探寻解决人类的生存、生产和生活协同发展的实施路径。本子论坛还将聚焦于中国城镇化生态转型的典型案例,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决策的引领下,研讨如何推进我国城镇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如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如何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和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以解决城市生态社区布局不合理、规模结构与城市功能错位等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棘手问题。通过子论坛研讨,预期将从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资源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标准等方面,识别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提炼适宜的、可借鉴的城市生态适应性管理模式,构建适应新型城镇化需求的城市生态适应性管理方法体系,为推进城镇化的生态转型、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主席
  邓祥征  

HOST


邓祥征

邓祥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发展研究所访问学者、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观测中心客座研究员。未来地球计划(Future Earth) 城市化与全球环境变化(UGEC) 全球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英国研究理事会项目顾问委员会委员、联合国粮农组织项目咨询专家、世界银行项目咨询专家。曾在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Land Economics、Land Use Policy、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60 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9 部。


重要
DELEGATES
嘉  宾

John Gibson.jpeg

John Gibson

怀卡托大学经济学教授

John Gibson,怀卡托大学经济学教授,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任教于坎特伯雷大学和威廉姆斯学院的经济学院和经济发展中心。他曾在柬埔寨、中国、斐济、印度、巴布亚新几内亚、俄罗斯、萨摩亚、所罗门群岛、泰国、汤加、瓦努阿图和越南等国家工作。他的教学和研究方向是微观经济学和微观计量方面的发展、劳动力以及国际经济。其他研究还包括贫穷测度——John Gibson是联合国统计部门,家户调查资料的设计和分析以及以中国和其他亚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的专家咨询组的一员。


李锋.jpeg

李锋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国家注册环评工程师,生态学理学博士,师从我国著名城市生态与生态工程学家王如松院士。主要从事城市生态、生态系统服务、复合生态规划、生态工程与生态管理研究。在城市生态用地评价、核算、审计与管理方法、地表硬化的复合生态效应及生态基础设施工程、城市生态服务测度方法、城市化的生态环境影响及调控对策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文章30余篇,出版著作4部,参编著作10余部。担任《Low Carbon Economy》、《生态学报》和《生态环境保护》编委。

 

子论坛02

姜克隽.jpeg

主席:姜克隽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吴力波.jpeg

主席:吴力波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巴黎会议目标下的减排途径和未来展望

巴黎的气候变化协议旨在加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使全球平均气温的增加低于工业化前的水平2°C并追求努力限制气温上升1.5°C。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国家的目标是要尽快达到温室气体排放峰值,实现在本世纪下半叶快速减少温室气体。我国近期也提交了自主减排文件,习主席最近多次在国际首脑会议上提出我国要积极推动减排,低碳发展,支持全球两度目标。目前我们首先从研究和学术上解析全球和国家的排放途径,特别是对于我国来说,核心的是排放达峰的时间。我国已经宣布要在2030 年左右达峰,努力尽早达峰。因此我们需要分析在全球实现两度升温的目标下,我国和主要国家的排放途径。如果要实现全球两度升温目标,我国就需要在2025 年之前达峰,这需要分析其可行性,需要模型研究支持。

长期以来,国际国内的模型组已经对全球的减排情境进行了大量分析,这些研究支持了最近出版的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并对最近的国际、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制定产生了重大影响。减排情景的研究已经成为整个IPCC 研究中的主线,将主导未来人类社会的政策走向。

这个子论坛就以讨论主要国家、城市的减排途径为议题,邀请国际国内一些核心研究机构和学者参加讨论,就全球减排途径、国家的减排情景、城市和地区的减排展望的研究成果进行讨论。


主席
 介 绍 
HOST


姜克隽

姜克隽于1990 年在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系研究生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能源研究所工作。姜克隽在能源环境政策评价、能源利用与转换技术评价方面,采用综合评价模型为工具进行十多年的研究, 研究领域以能源环境系统分析为主。他主持构架了中国综合环境政策评价模型(IPAC),形成了中国的模型体系,为参加国际同等研究提供了基础,同时在研究基础上参加了国内政策制定过程和国际模型研究。从1998 年开始,多次参加了IPCC评估报告、全球环境展望和全球能源评估报告的编写工作。 目前主要研究是以模型应用为主,对未来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预测和情景分析, 对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对策、区域环境对策进行评价。


吴力波

吴力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复旦大学大数据研究院教授、博导。任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发改委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三工作组政府评审专家、上海市面向未来三十年公众咨询专家、全球碳项目(GCP)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 在Energy Economics, Energy Policy, Journal of Policy Modelling,《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及其他国内外期刊共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四部。


重要
DELEGATES
嘉  宾


Elmar Kriegler.jpeg

Elmar Kriegler

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副主席

Elmar Kriegler博士,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可持续解决方法研究领域的副主席,主要研究气候变化的整体评估,尤其是缓解气候变化上技术和政策的气候风险。

Elmar Kriegler是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评估能源和土地利用系统的转型途径的主要作者,是IAMC(综合评价模型联合会)的科学指导委员会成员。

1998年获得德国的弗莱堡大学的物理学的硕士学位,2005年获得德国波茨坦大学物理学的博士学位。2006年,Elmar Kriegler因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工学院以及公共政策学院的两年的研究访问,获得欧盟授予的欧盟玛丽居里国际传出奖学金;2009年开始与PIK的可持续解决方法研究领域合作。


翟盘茂.jpeg

翟盘茂

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

现任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曾任国家气候中心首席诊断专家、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副司长、预报与网络司司长等职务,曾在世界气象组织多个专家组担任领导职位,主持建立我国新一代气候监测诊断业务系统,建立了我国ENSO监测和预测业务系统,并作为主要作者参加过第四、第五次IPCC第一工作组评估报告的编写。研究领域包括气候诊断与预测,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子论坛03

王丰.jpeg

主席:王丰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


傅华.jpeg

主席:傅华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应晓华.jpeg

主席:应晓华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亚洲老龄社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人口问题是全球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是当代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随着科技进步和医疗水平的提高,世界人口人均寿命不断延长,未来的人口老化将进一步加剧。正在蔓延全球的人口老化已经给越来越多国家政府增加负担,欧洲许多国家经济增长长期维持低位与深度老龄化密切相关,老龄健康与老龄社会如何维持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老龄化也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它所带来的挑战并不完全来自于老年人或者老龄化本身,而更多源于老化的人口年龄结构与现有社会经济结构之间的不协调所产生的矛盾,这使得公共政策的干预成为必须。 一方面在政策上需要考虑如何提高老龄人的健康水平,以减少社会负担,另一方面,人口老化也带来的新机会,更多的老年人也意味着更多的新需求,包括对新技术产品和消费品的需求、更长的就业时间、医疗技术服务等等,如何开发二次人口红利将是我们促进经济增长,应对老龄社会的重要机遇。同时,健康水平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是认识并迎接老龄社会到来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与老龄社会同时发生的是亚洲及中国的加速城市化。 2014 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达到54.77% 。然而,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尤其在健康领域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健康资源不协调,导致新移民的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情况令人担忧;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很大,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压力大,城市的环境健康风险激增;大都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各类慢性病发病率提高,影响着民众的长期健康水准。放眼亚洲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前有日、韩等城镇化水平超过90% 的发达国家,后有东南亚城镇化水平只有30% 左右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承前启后,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城市的健康领域既有学习先进的动力,也有与其它发展中国家携手共进的需要。此次子论坛,也就聚焦“亚洲城市的健康福祉与责任:包容共享参与”,共谋亚洲城市共同的健康福祉,共担促进健康的责任,共建美好健康的未来。

在城市化进程中,亚洲各国面临健康领域的共性问题,如慢性病、心理健康、传染病等,各国都迫切需要携手解决,还有一些如新移民的健康促进,在发展中国家需求更为迫切,而发达国家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 随着科技和传播手段的变革,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亚洲各国解决城市健康问题带来了无限的可能。移动医疗、互联网健康等不再是单纯的理论词汇,亚洲各国,在慢性病管理、流行病监测,乃至医疗机构和体系管理再造过程中,开发和建设基于亚洲基础和文化特点的网络健康平台,具有想象的空间。上述问题也是复旦大学老龄研究的关注重点,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以及公共卫生学院在人口研究包括老龄社会健康与公共政策研究方面有多年的积累,研究力量与水平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14 年复旦大学更是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第一个就老龄社会为专题的重大项目的单位(彭希哲教授为总负责人、本子论坛的申请人和几位拟邀请的学者均为项目参加人)。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是上海市教委智库之一。在国际上,复旦大学的老龄研究也获得了关注,并与国际龄研究的主要组织以及挪威奥斯陆大学、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哈佛大学、杜克大学等老龄研究的主要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因此,我们提议将“亚洲老龄社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作为2016 年上海论坛的子论坛,邀请国内外著名的老龄健康与老龄经济研究学者,探讨老龄化社会下,如何促进老龄健康以及促进经济发展进行理论和政策的探讨。 本次论坛还将联合由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与瑞士圣加仑世界人口与老龄论坛四家学术单位组织国际老龄社会研究合作组织 。


主席
 介 绍 
HOST


王丰

王丰教授是复旦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社会学系教授,同时是布鲁金斯学会非常驻高级研究员。他1982 年从河北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并于1987 年于密西根大学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王丰教授是中国社会与人口变迁,以及社会不平等方面的知名专家 ,并在这些领域内著有多部著作,同时,他还是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理事会人口增长议题的成员(2009-2011 年),以及联合国人口司专家组的成员。在2010 至2013 年间,他担任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和清华- 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在2007 年至2010 年间,他曾担任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社会学系主任。


傅华

傅华,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有社区慢性病防治与场所健康促进。包括健康城市、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社区防治、体力活动促进、吸烟与健康、慢性病自我管理以及临床预防服务等。社会任职有国际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联盟(IUHPE) 理事会理事,上海预防医学会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与职业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现为中国高校精品课程“非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负责人,上海市教学名师。主编《预防医学》、《临床预防医学》,《现代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健康城市理论与实践》等教材和著作。


应晓华

应晓华,博士、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技术评估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卫生资源》杂志编委、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卫生管理统计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卫生经济学与卫生政策研究,包括社会医疗保障、卫生筹资、卫生改革评价、医疗技术评估等。2012 年荷兰KIT 学院MPH 项目教授,同时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杜克大学访问学者。已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 项,卫生部、国家发改委、WHO、UN、欧盟、地方政府委托课题40 余项。出版专著《中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现况及其可持续发展》,发表论文60 余篇。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以及多次全国性论坛与协会的论文奖项。


重要
DELEGATES
嘉  宾


Bernhard Schwartländer.jpeg

Bernhard Schwartländer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

Bernhard Schwartländer,流行病医学博士,曾在德国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接受教育和职业培训,于2013年9月1日担任世界卫生组织驻华项目官员。

曾担任日内瓦艾滋病规划署总部的证据、政策和创新主任,以及中国北京的联合国国家艾滋病协调员。此外还担任过一些高级国际职位,包括防止艾滋病、结核和疟疾全球基金的执行评估和政策主任,世界卫生组织HIV部门的主任以及艾滋病规划署的评估和战略信息部主任。

2000年,接受世界银行的特殊任命,对HIV/AIDS流行的成本和影响及其应对的经济分析。

Schwartländer博士出版过广泛的科学期刊和著作,并在柏林教授应用流行病学,拥有全球和国家层面的发展政策以及传染病流行病学规划的经验。


曾毅.jpeg

曾毅

杜克大学终身教授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老年医学部与老龄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终身教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荣休教授、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瑞意高等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曾毅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口经济学、老龄健康与经济发展、家庭人口预测分析方法及其在市场经济与社会规划中的应用、人口政策分析。多篇研究论文在国际顶级刊物上发表,获得德国马普研究院人口研究所杰出研究学者的称号。2010年被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荣誉。


子论坛04


郑宇.jpeg

主席:郑宇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Joseph Wong.jpeg

主席:Joseph Wong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蒙克全球事务学院创新政策教授


G20中国(杭州)峰会与国际发展合作

2016 年将是国际发展合作的关键一年。持续性发展将是G20 杭州峰会的重要议题。习近平主席在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指出,“中国一直是世界减贫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联合国的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也将在2016 年启动。尽管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已基本实现,但各地区和各国之间的进展并不均衡,存在巨大差距,全球发展问题依然严峻。 贫困人口的全球分布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很大变化。贫困人口不再是集中分布于最不发达国家,而是大量存在于中等收入国家。国际发展援助体系也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一方面,发达国家在国际援助上动力不足,欠缺效率,但仍主导现有体系;另一方面,新兴国家参与发展援助的热情很高,投入不断加大,但其影响力尚未得到足够体现。我们希望借助这个圆桌会议来深入讨论国际发展和全球治理中的几个问题。

第一,探讨中国如何有效参与全球治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现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在决策机制和决策实施上都存在明显的缺陷。中国的有效参与全球治理不仅取决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也取决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方式的调整。

第二,探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同治理模式。历史经验说明,对于处于中低收入水平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国家能力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国家能力的获取渠道是从国家内部产生,不可能完全来自于外部援助。在国家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下,不可能有广泛适用的标准发展模式。中国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

第三,探讨减少贫困的有效政策。现行的官方发展援助机制以提供短期援助的保护式扶贫为主,并未达到预期的减少贫困和促进增长的效果,援助有效性收到了广泛质疑。基于平等合作基础上的开发式扶贫,依靠技术和制度创新,改变援助方式,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持续发展能力,有可能帮助更多的人摆脱贫困。

第四,探讨发展合作的新动态并制定具体评估方法,真实反映新兴国家在发展援助中的贡献。现有的官方发展援助是建立在援助国- 受援国这个单向关系基础上的,已经不足以反映全球化下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随着“南南合作”的加深,新兴国家也需要更全面的统计指标来对发展合作关系进行评估。建立发展合作统计指标并非为了取代现有的官方发展援助体系。相反,这是为了更好地协调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在发展合作中的行动。

拟邀请的参会国外嘉宾来自于从事国际发展和全球治理研究的国际著名学府和智库。国内及本市嘉宾也都是对国际发展问题有深入研究的专家。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圆桌讨论汇总各方研究果,加强智库间合作研究,为G20 中国峰会献计献策。


主席
 介 绍 
HOST


郑宇

郑宇,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曾担任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和美国康涅迪格大学终身制副教授。目前还担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发展,国际投资,政商关系,和国企改革等。在密歇根大学出版社出版英文专著《治理与外资》,并在主要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英文论文。


Joseph Wong

Joseph Wong 是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蒙克全球事务学院的Roz and Ralph Halbert 创新政策教授、政治学教授,是民主化、健康与发展领域的加拿大首席科学家。2005 年至2014 年期间,Joseph Wong 教授担任蒙克学院亚洲研究所的所长。除学术论文与图书章节外,Joseph Wong 教授出版了四本专著。他曾为联合国、世界银行、拉美经济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及欧洲、非洲、拉美、亚洲多国政府提供政策建议。2011 年,Joseph Wong 教授被任命为加拿大亚太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2013 年被授予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杰出教学奖。


重要
DELEGATES
嘉  宾


北野尚宏.jpeg

北野尚宏

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研究所所长

野尚宏先生1983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本科学习期间即来华研习,分别在北京语言学院学习中文和到清华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进修。1997年取得美国康奈尔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博士(Ph.D.)学位。

北野先生大学毕业后即进入日本国海外经济协力基金从事政府开发援助(ODA)工作,经派驻北京事务所,此后历任国际协力银行开发金融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日本京都大学经济学部副教授、国际协力银行第2部部长等职,现任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研究所(JICA)所长。


John Kirton.jpeg

John Kirton

多伦多大学蒙克全球事务学院教授

John Kirton,多伦多大学政治科学学士,卡尔顿大学诺曼帕特森学院国际事务硕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国际关系学博士。担任G8研究组主任、G20研究组联合主任、全球卫生外交项目联合主任、蒙克全球事务学院助理研究员,以及三一学院BRICS研究组的联合主任。John Kirton的研究方向包括全球卫生治理,国际金融和贸易,贸易环境问题和外交决策等。作为政治科学的教授,他教授国际关系、全球治理和加拿大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