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巴黎会议目标下的减排途径与未来展望丨观点集萃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14 来源:上海论坛+收藏本文

5月28日,由复旦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复旦发展研究院承办的上海论坛2016年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本次论坛主题为“互联互通与创新: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本文为绿色发展子论坛“巴黎会议目标下的减排途径与未来展望”的观点集萃。

 

25.jpg

巴黎会议目标下的减排途径与未来展望 

绿色·发展子论坛

2016年5月29日 13:30-17:30

主   席:

姜克隽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吴力波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努力限制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上升1.5°C的相关科学知识

1. 截止至2015年底,仅有有限的AR5模型结果能够符合1.5°C的温度控制计划,学术界尚未做好准备。

2. 现在已有关于GMST和区域影响的新兴研究,但是变化率和相关情景仍留有许多研究空白。

3. 1981至2014年,中国沿海的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需要加快行动。

——翟盘茂

气候中心,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共同主席

巴黎协议对近期气候行动的影响

1. 巴黎会议是非常成功的,它综合协调了各国自身的气候保护措施以取得长期的气候保护信心。但同时巴黎会议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比较脆弱的,因为它需要各国充分协调各自的经济利益,并且只有形成一个各国在保护气候措施实施上“力争上游”的比赛机制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

2. 为了达到限制温度增长2℃的目标,我们需要在激励低碳能源使用、抵制化石能源使用方面制定相关政策。

——Dr.Elmar Kriegler

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副主席

亚洲如何跨越式发展助力实现巴黎协议

1. 零排放是稳定气候的最终解决方法。全球目标是到2050年全球排放减半。

2. 亚洲发展模式:跨越式发展,高碳发展无路可循。根据以往案例,亚洲有可能减少69%的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排放将达到2005年的1.8倍,亚洲的排放会翻倍。引入十项行动,亚洲减排69%将是可行的。

3. 制定低碳发展政策的系统步骤:设定目标-政策制定-政策评估-政策执行-监测-目标。

——Shuzo Nishioka

全球环境战略研究所(IGES)高级研究顾问,秘书长

日本的减排途径与未来展望

1. 日本每GDP的CO2排放水平曾经位于世界先进水平,但现在已被许多欧洲国家超越。

2. 能源利用效率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基石,因此日本预计在2030年累计投资100万亿日元。

3. 日本应该加强多维度下双赢模式的国际合作,尤其是在未来寻求与中国的合作。

——冈崎雄太

上智大学大学院 地球环境学研究科副教授

巴黎协议对气候金融和技术的影响

1. 当前我们需要转变思想的是,要达到巴黎会议制定的减排目标,需要到2020年之前每年投入1000亿美元,这仅靠政府支持是远远不够的,私人部门的投资和技术支持也是非常重要并且是占主要方面的。

2. 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相关政策:

首先要找到减少全球气温变化技术的最佳实践。其次要为发展中国家制定海外商业模式来抵御气温变化的影响。最后通过单边、多边以及混合公共机构来合作制定合适的气候融资计划。

——Jung,Tae Yong

延世大学国际研究生院教授

中国低碳和能源转化,2020-2022年CO2达峰

1. 关键词:转变-减缓气候变化的目标2. 中国未来的低碳政策是什么样的:经济结构优化政策能源效率政策可再生能源和核发电主导的政策低碳消费生活方式

——姜克隽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重塑能源情景

1. 重塑能源的愿景目标:支撑经济社会全面现代化的能源需求;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制约矛盾;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

2. 重塑能源经济可行,效果显著。

3. 中国重塑能源总体路线图:明确分阶段目标和重点;明确分部门任务和实施路线,实现“一削两控”;实现“两个三十五年”发展转变,创新中国发展道路。

——田智宇

能源研究所重塑能源项目组

中国2030年之前达峰:技术和经济展望

1.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进入新常态,但家庭消费潜力仍可以提高。在此背景下,更多的节能减排措施需要在2030年之前落地。

2.国际ETS将在节能减排措施中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提升碳价格到130元。


——李继峰

国家信息中心

上海市2015至2030能源碳排放模拟分析

上海低碳情景——结论:

1. 基准情景下上海市二氧化碳排放路径较平稳,中等碳税即可实现2030达峰目标,自贸区情景下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上升,需要更高的碳税水平来实现2030提前达峰目标;

2. 不同情景之下,上海市二氧化碳排放都将由生产型排放转向消费型排放,能源密集型部门将承担较高的减排成本;

3. 碳税具有较高的全社会成本有效性,即能够以较小的产出损失得到较高的减排效果;

4. 在不考虑常规污染物影响的情况下,征收碳税将导致总福利水平略有下降;

5. 当碳税覆盖有限部门时,该部门将承担更高的减排成本,其中交通部门面临更高的税负水平,且随着覆盖范围扩大,减排成本在部门间逐渐分摊;

6. 当对部分行业进行发展限制时,具有较高的成本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上海市CO2排放的提前达峰以及降低排放峰值。

——吴力波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北京市能源领域气候变化脆弱性及适应

1. 气候变化可能成为现行的北京能源系统的威胁。

2. 在能源部门中加强气候适应性。

3. 设计有弹性的能源系统。

4. 发展(更加客观性和量化的)脆弱性评估方法。

——陈莎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

中国能源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展望

1. 全球能源生产、消费与贸易格局:全球油气资源分布及供需之间存在不均衡,世界能源消费主要特点是供应西移与消费东移。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长快速,但总量上仍较低。

2. 中国能源生产、消费及贸易格局:中国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对外依存度升高。

3. 巴黎协议目标对能源贸易的可能影响:化石燃料价格下跌,补贴减少;伊朗重返世界石油市场;中国能源强度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出现脱钩。

4. 国际贸易新规则视角下能源贸易与减排的思考:减排的全球约束、能源技术的进步、物流效率的提高,能源的相对价格发生改变,贸易结构发生改变。在新常态下,我国面临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城乡差距的显著特征也使得我国要关注能源获得的公平性。

——张翼飞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


(本文根据现场嘉宾演讲记录整理,未经嘉宾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