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复旦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3-12-27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变动的时代,美国研究已经迈入了一个新的重要阶段。美国霸权在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等领域显而易见。然而,全球性治理的复杂化,大国地缘政治的回归以及新兴力量的崛起,都需要我们对美国霸权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在2022年10月30日举办的首届工作坊的基础上,复旦大学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于2023年12月9日在复旦大学文科楼共同主办了第二届工作坊。”
本届美国研究青年学者工作坊以“大变局时代的美国霸权”为主题,下设“美国经济政策”、“美国安全战略”和“美国国内制度”三个分论坛,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2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并作主题研讨。
开 幕 式
徐以骅教授在致辞中追溯了复旦大学美国研究的悠久历史传承,并介绍了复旦大学宗教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中心近年来包括美国研究在内的各项研究规划,鼓励各位青年学者不断开拓美国研究的新疆域、新议题,为逐步建立我国在美国研究领域的自主知识体系贡献力量。
苏长和院长首先代表学院对远道而来参加本届复旦美国研究青年学者工作坊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指出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为国内美国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美国研究的议题和视角上做进一步扩展与创新,突出中国立场和中国特色,是国内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必须要回应的时代呼唤。
李巍教授聚焦作为一项研究议程的美国霸权及其秩序的未来,将霸权定义为对国际(经济)体系具有超强控制能力的国家。随后李巍教授从军事、金融、产业、资源等六个方面分析了美国霸权的六方面支柱。李巍教授认为美国的霸权地位对内可以提振国内民众信心,加强民族凝聚力,对外增强了美国抵御政策失误和从世界汲取资源的能力。随后在总结霸权起落的三个维度表现的基础上,李巍教授进一步分析了当前中美战略竞争在外交、资本和技术等三个领域的态势,并对中美战略竞争的前景作出展望。
魏南枝研究员关注到美国经济霸权与军事霸权的分岔现象。首先魏南枝研究员剖析了美国经济数据利好的背后存在着对美元铸币权的滥用、对中低阶层人力资源的投入不足、公共债务的膨胀、产业金融化明显等问题,随之带来的制造能力的短板将对美国军事战略的实现带来极大掣肘,这在俄乌冲突、以哈冲突中也有所表现。魏南枝研究员认为,分析中美关系不能仅限于民族国家的视角,而应从人的表达方式和组织方式出发去看待,文化将对未来国际关系走向带来显著影响。
左希迎教授以大变局下美国应对中国崛起的对华再保证行为模式为题,将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美国对华再保证的行为模式区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美关系正常化至冷战结束,第二个阶段是冷战结束至2015/2017年,2015/2017年至今。左希迎教授深入分析了不同阶段美国对华战略再保证在上述三个领域的行为表现、动因等问题,认为从长时段来看,美国在台湾问题、社会制度、国际格局等三个领域对中国存在战略再保证逐渐流失的情况。左希迎教授认为,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目标存在一定冲突,这会对未来中美关系走向构成挑战。
分论坛一
美国经济政策
主旨演讲结束后,工作坊进入分论坛一,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李巍教授主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刘露馨老师围绕非正式制度在美国的投资安全治理中的作用展开讨论;同济大学的周逸江老师讨论了目标互依性认知对美国的世界银行政策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付随鑫指出拜登经济学背后暗含着美国经济范式转变的关系;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博士后郑端系统梳理了美国民粹运动中的“人民”概念的内涵变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博士后倪规桦则从生产网络的视角解读半导体产业国际迁移背后的市场与国家逻辑。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副研究员吴琳对主题发言作点评。
美国安全战略
分论坛二主题是“美国安全战略”,由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左希迎主持。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金砖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江天骄老师介绍了当前美国威慑理论的转向趋势与构建中国威慑自主知识体系的路径;对外经贸大学的严展宇老师分析了大国认知域竞争的问题缘起、行动层次与安全逻辑;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银培萩老师认为以“金智复合体”为主要构成的美国精英的集体叙事实践为美国大战略划定对手提供了重要支撑;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莫非与沈逸教授合作的论文则指出拜登政府“小院高墙”战略的内核已发生了由“跑得更快”向“绊倒对手”变迁,并会对中美芯片博弈带来新的影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副研究员王锦对主题发言作点评。
美国国内制度
分论坛三主题是“美国国内制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社会文化研究室主任魏南枝主持。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刘宇辰从比较政治学视角对美国警察治理僵局背后的根源进行分析。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佳俊则围绕美国20世纪以来其国家体制在权力结构和叙事话语上的双重巨变展开讨论。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孟维瞻老师针对美国精英对其政治极化现象的反思与争鸣出发探讨美国政治体制的未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陈桂芸则指出美国两党制“镜像”表面的背后是其深层的非对称性。上海人民出版社国际政治编辑室主任史美林对主题发言作点评。
闭 幕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