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科技创新“治愈”美国,拜登准备这样干丨基本理念与10大立场

作者:田贵超、乔明哲 发布时间:2020-11-10 来源:三思派+收藏本文

美东时间11月7日,多家美国主流媒体宣布代表民主党出战的Joe Biden(乔·拜登)打败共和党的Donald Trump(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第46任总统。他在大选期间对技术与创新政策的立场观点是其领导的美国下一届政府的最好的政策指南。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2020》中世界排名第一的科技智库——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1]11月7日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当选总统拜登关于技术和创新政策议程》(President-Elect Biden’s Agenda 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Policy),我们从中梳理出乔·拜登的相关政策主张和走向。


技术创新无论是长期以来还是今后对于人均收入增长、经济竞争力和国家安全而言至关重要。在美国2020大选季,候选人和公众就技术创新的相关议题产生了很多讨论,例如是否应该监管互联网平台、如何生产更多的清洁能源、高度自动化时代的未来工作等等。在这种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ITIF)审视分析了乔•拜登(Joe Biden)在一系列技术相关问题上的政策立场。


这份报告收集编写了来自拜登竞选网站和政策文件、民主党政纲以及媒体对拜登发表声明的报道等相关信息,盘点和分析了拜登在10个关键政策领域的立场和可能的举措,包括:


  • 创新和研发

  • 互联网和数字经济

  • 宽带和电信

  • 教育和技能

  • 税收

  • 监管

  • 贸易

  • 先进制造

  • 生命科学与生物科技

  • 清洁能源创新


 拜登的技术和创新政策的基本理念 


ITIF主席和报告主要作者Robert D. Atkinson说:”根据他在竞选期间的官方立场和声明,当选总统拜登将会走一条与特朗普总统截然不同的道路。”


目前,拜登关于技术、创新和相关贸易政策的计划可以简单概括为:加大支出、加强监管、加强多边主义。未来,拜登领导的新政府可能会大力推动在研发、农村宽带、缩小数字鸿沟以及教育和培训等领域的公共投资

然而与此同时,新一届政府将面临来自民主党内进步派在推动更高的商业税和针对技术及科技行业领域实行更广泛的和限制性监管的巨大压力,这些领域有隐私、人工智能(AI)、自动化、网络平台、宽带、反垄断、药品定价以及许多其他领域。风险在于,这些负担将超过加大对创新的公共投资带来的好处。

对一系列重要科技和创新国际议题,包括如何处理与中国的竞争、网络治理、跨境数据流动,与特朗普政府相比拜登政府可能会更多寻求与国际机构接触并与美国盟友密切合作。但是,在应对中国的创新重商主义方面可能不那么强硬。在移民问题上,拜登政府可能会支持增加高技能和低技能移民,但也会限制H-1B移民。

总体而言,拜登的技术和创新政策可能会把重点放在让政府作为一个更积极的合作伙伴和产业界一起来促进创新,同时也作为一个更严格的技术产业和技术的监管者。此外,拜登可能会把创新政策的重点放在实现社会目标上,而不是提高竞争力、生产力和国家安全上。他的首要任务可能包括应对气候变化、振兴经济困难的社区和地区,以及为弱势群体,特别是少数族裔提供经济机会。

总的来说,拜登在竞选期间的官方立场和声明的公开记录传达了其基本理念,很可能会指导他的政府的技术和创新政策:

●在政策方向上可能让政府成为产业界的积极合作伙伴,支持研发和国内生产,并对许多技术行业和技术领域(如数据隐私)进行更严格的监管。

●新政府可能会扩大诸如少数族裔机会、地区增长和气候解决方案方面的投资以实现社会目标,同时可能削减其他领域尤其是国防支出的投资。

●强调支持大幅增加在研发和先进生产方面的公共投资。

●支持大幅增加清洁能源研发资金。

●提议大幅增加教育和技能方面的公共投资。

●对“华盛顿共识”中的贸易原则提出质疑,并专注于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但他支持多边方式。

●支持民主党在移民问题上的传统立场,即支持增加高技能和低技能移民,但限制H-1B签证。

●支持加大对农村宽带基础设施的联邦投资,缩小数字鸿沟。

●支持对企业,尤其是大公司,征收更高的税。

●支持加强监管,包括对隐私和宽带提供商的监管,特别是对大型互联网公司更积极的反垄断执法。

支持加大对230条款保护的限制。


 拜登在10个特定议题领域的立场 


创新与研发


互联网与数字经济


宽带和电信


教育与技能


税收


监管


贸易


先进制造


生命科学


清洁能源创新


注:[1] ITIF是一家无党派的研究和教育机构,主要从事创新、生产力和数字经济等相关问题研究,不支持任何候选人。


田贵超,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科技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复旦发展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乔明哲,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