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 | 智库专家研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如何更具高质量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17 来源:新民晚报+收藏本文


长三角一体发展如何更有效、更具高质量?昨天,来自江浙沪皖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复旦,就长三角一体化与浦东未来发展建设,各出高招。由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和复旦大学共同主办的“紧扣一体化高质量,谋划新发展新高地”长三角高校智库专家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行。


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以上海为核心节点,以长三角区域为龙头,以长江经济带为发展轴,辐射京津冀区域和粤港澳湾区,注重大市场、大生态、大内需,做好国内大循环的文章。同时,也要以国内庞大的市场和购买力为倚靠,深化改革开放,着重于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重构,以重构促发展、促内需、促开放,稳固中国在全球化中的地位,也助推长三角区域和长江经济带在全球产业链中不断升级,真正形成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相互促进的格局。


市发改委副主任、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介绍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实践与探索。他提出,示范区拥有“跨省域、最江南、超级都市圈”的独特基因,承担着“打破行政边界,不破行政隶属”“探索跨区域一体化治理新机制”和“构建更大范围区域一体的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独特使命。示范区成立一年以来,在一体化制度创新上取得了32项开创性成果,在生态环保、互联互通、创新发展、公共服务四大领域开展了60个亮点项目,探索构建了“业界共治、机构法定、市场运作”的跨域治理新格局。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成长春提出,要进一步突出系统思维,打造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形成“双循环”发展合力;突出制造优势,培育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释放“双循环”发展潜力。突出科教优势,构建长三角世界级创新平台,增添“双循环”发展动力;突出开放优势,建设长三角改革开放新高地,激发“双循环”发展活力。


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董雪兵认为,长三角地区在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一带一路”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一脉相承。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地区应着力打造“高端要素富集地、科创成果集散地、‘链主’企业集聚地、市场联通主阵地、制度型开放新高地”,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安徽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宋宏指出,科技创新协同合作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担当开路先锋的必然要求。当代新的科技革命呈现出范式变革特征,即从线性科研模式转向“发现-发明循环”模式,从单一线性架构转向系统集成架构,从地理空间集聚转向关系密度式集聚,从单一主体或中心展开转向多主体多中心合作展开。


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表示,人才的自由流动和高质量集聚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发挥了强大的引领作用,对区域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长三角人才一体化要立足全球视野,充分借鉴世界知名城市群经验,解决区域间人才发展不平衡与人才流动壁垒问题,聚力共建人才协同发展平台,促进人才要素自由流动,合力共筑具有吸引力的人才生态。


同济大学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伍江阐释了长三角区域的绿色发展之路,并建议促进区域绿色制度创新,推进生态环境立法及联合执法。同时统筹规划生态空间格局,强化跨区域环境污染防治,并建立完善市场化生态补偿和污染赔偿机制,提升智能化精细化治理水平,加强区域绿色信息共享。


上海体育学院长三角体育一体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崟认为,长三角体育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深化体医融合,打造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要深化协同创新,打造现代体育产业体系、赛事体系、合作平台,不断推进优质体育资源和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为打造全国强劲活跃增长极、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的贡献。


新民晚报记者 张炯强


原文链接:https://news.sina.cn/2020-11-17/detail-iiznezxs2252394.d.html?from=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