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2021智库周精彩回眸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5-31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复旦发展研究院于2021年5月10日至29日期间,组织开展了“智库周”系列活动。共有校内外16家机构参与其中,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各类学术活动共计18场,90余位专家学者做了主题发言,850位校内外(线上线下)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参与活动,围绕中外人文交流主题集中发布复旦智库报告6份。


图片


智库周部分活动回顾

(按时间顺序排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5月12日,复旦大学2021智库周系列活动暨2021复旦金砖青年工作坊第二期工作坊在智库楼209会议室顺利举行,主题为“金砖国家合作中的巴西”。上海外国语大学副研究员、墨西哥研究中心主任万瑜担任主讲,她就巴西对金砖合作的战略考量,巴西在全球治理领域的主要诉求以及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合作与分歧等方面进行了专业的剖析和讲解。她认为巴西对金砖合作总体持积极态度,列举了金砖合作对巴西的多重战略意义;之后分析了巴西与其他金砖国家存在的合作与分歧,并指出,疫情暴发对巴西的影响是牵制巴西推动金砖合作的重要因素。尽管金砖国家之间利益诉求存在差异,但各国的政治热情会推动利益协调等机制建设,最终实现金砖国家的合作共赢。


撰稿 | 赵精一 冯嘉旭

供稿 | 复旦发展研究院金砖国家研究中心



图片


5月13日,上海市高校智库复旦大学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举办了题为“当代美国宗教类基金会智库复合体”的内部讨论会。中心助理研究员银培萩博士详尽介绍了关于美国的宗教类基金会与宗教类智库如何影响美国决策进程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这两类组织形成的“金智复合体”机制对美国政治和外交的深层意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与会的专家和同学就相关研究方法和未来走向展开讨论,中心主任徐以骅教授进行了总结点评。


撰稿 | 银培萩

供稿 | 复旦大学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




5月14日,第15期“中国大问题”讲堂“当前国际经贸形势变化特点及应对措施” 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1会议室成功举行,主讲嘉宾为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研究员。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万广华教授,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副处长、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罗长远教授担任点评嘉宾。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吴建峰副教授任主持人。 霍院长指出当前国际形势面临的巨大挑战源于地缘政治矛盾、大国国力和经济贸易矛盾的交织。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和崛起的大国,需要进一步发挥我们自己的特点和韧性去应对大国博弈当中的挑战和机遇。


撰稿 | 申洋

供稿 |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5月18日,由复旦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复旦大学2021智库周系列活动暨复旦-欧洲中国研究中心开幕报告会在线上线下同时举行。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奥斯陆大学校长斯万·斯杜伦(Svein Stølen)出席会议并致辞,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主持开幕式。开幕式后,以气候变化、大脑健康以及文学与未来想象为主题的三场报告会分别举行,来自复旦大学、奥斯陆大学、耶鲁大学、隆德大学等高校的近30位学者和专家针对上述议题开展了深入交流。复旦大学与奥斯陆大学于今年2月26日签署共建复旦-欧洲中国研究中心的合作协议,中心位于挪威奥斯陆大学,是促进中国与欧洲学术合作与知识分享的重要桥梁和海外平台。此次开幕报告会议题聚焦复旦-欧洲中国研究中心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充分展现了双方学者的高质量研究成果。未来,复旦大学与奥斯陆大学也将通过中心这一平台,持续推进两校乃至中国与欧洲在环境、健康、治理、跨国研究等多领域、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


撰稿 | 张圆

供稿 | 复旦发展研究院


图片


5月19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体系研究交流讨论会在智库楼106会议室举行。会上,李玲芳、李志青、牛军钰、包存宽、潘克西、朱春奎团队先后分别围绕《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与创新评估报告》《长三角绿色发展现状评估分析》《长三角政策出台与绩效评估》《长三角一体化生态环境治理评估》《碳达峰与碳中和约束下新能源电力与新兴产业发展路线图研究》《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成效评估》等指数研究作展示交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体系研究旨在科学评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整体水平和阶段性特征,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撰稿 | 陈俊超

供稿 | 复旦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院



图片





图片


5月19日,由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中欧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欧洲研究协会主办的 “从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看中欧关系”讲座在经济学院泛海楼201室举行。主讲人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中欧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丁纯教授以此为主题,为到场师生解读《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及其中反映的中欧关系变化。中欧关系正处于十字路口,双方经贸合作基础坚实,但在经贸关系、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等观点上存在分歧,欧洲亦希望在中美之间谋求一个平衡点。丁纯教授认为,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这不仅仅是从中欧双边关系角度得到的结论,在后疫情时代,协定还将对我国对外开放整体格局以及全球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撰稿 | 姜佳怡 吴恺婷

供稿 |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





5月20日,复旦发展研究院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智能金融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金融数字化创新研讨会”在复旦大学智库楼209会议室举行。随着金融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围绕金融业数字化创新的话题讨论度升高。本次研讨会从全球的数字经济战略角度出发,结合科技系统数字化转型及智慧政务发展方面的现状,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从数字化营销、数字化运营、数字化风控、数字化投资四个方面进行了报告和研讨。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田贵超介绍了数字经济战略与上海数字政务建设实践与发展方向;好人生健康科技、中正达广基金、数尊信息的首席执行官分别介绍了保险行业、基金行业和银行业的数字化创新应用场景及未来发展趋势;来自农业银行数据中心的专家则就整个金融数字基础设施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撰稿 | 杨博

供稿 | 复旦发展研究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5月24-28日,为庆祝复旦大学建校116周年,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中心共组织4场校庆报告会,分别聚焦“拜登执政与美国对外关系走向”“拜登政府内外政策与中美关系”“拜登政府与中日关系的变数”“周边视域下的中国与东南亚”,吴心伯、胡令远、杨健、林民旺等20余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校内外约300人次师生参会,成效显著,好评如潮。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是我校专门从事区域和国别研究的核心平台,历经2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外交部政策研究重点合作单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复旦大学国际问题院正朝着打造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的顶尖重镇、服务国家战略和外交事业的顶尖智库、培育高端国际问题研究人才的顶尖基地的战略目标不断迈进。


撰稿 | 孙超

供稿 |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图片
图片
图片


5月25日,复旦大学2021智库周系列活动暨复旦发展研究院校庆报告会会在线上线下同时举行。报告会以“国家与社会治理的政策逻辑”为主题。会上,“博享”线上访问学者以哈萨克斯坦国歌、货币的变迁为例,介绍了国家符号的历史演变,讨论了中亚独立后,国家符号政治如何影响国家建设、国家认同感和政权合法化等相关问题。发展研究院的8位智库研究员分别围绕“记忆研究与人类增强”、“高校集群治理”、“香港青年人就学流动”、“发明家流动与国企创新”、“产业数字化转型”、“金砖国家数字合作”、“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供应链”等主题进行了汇报交流。报告会围绕当今面临的重要风险和问题,深入探讨了我们应如何在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进行布局与应对,具有战略高度,更体现出智库学科融合的鲜明特色。


撰稿 | 朱清君

供稿 | 复旦发展研究院



图片
图片
图片


5月26日,由上海体育学院和复旦发展研究联合主办的“青年对话:百年中国奥运圆梦”在上海体育学院举行。复旦大学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所长潘天舒教授从人类学田野研究方法出发,介绍了民族志(ethnography)研究方法的功能与价值,结合丰富的案例带领大家领略人类学在体育研究中的应用,分享了后疫情时代跨学科体育研究的思考,并对迈向人民的体育人类学做了展望。上海体育学院休闲学院郑国华教授从中国近代体育发展背景切入,通过多个重要节点展现了中国圆梦奥运的百年历程,引导听众从历史的维度理解民族百年来的奥运情结和世纪期盼。在青年对话环节,多位学生分享了自己在跨学科体育研究中的成果,并就生物科学领域中的体质人类学在中国的积极意义和体育运动中的文化制度安排向两位专家进行请教。


撰稿 | 辛艳艳

供稿 | 复旦发展研究院



图片
图片
图片


5月29日,智库周最后一场学术活动“民心相通与持续开放 新发展阶段的中外人文交流”学术研讨会举行。会议由复旦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和复旦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会议聚焦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进入新发展阶段对开展中外人文交流,特别是教育对外开放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就如何更好统筹两个大局,打破“脱钩”和“封闭”,推进更高水平、更加对等的对外开放,促进民心相通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改善国际关系生态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会上发布了《新中国70年中外人文交流的经验与启示》《后疫情时代的中外人文交流》《“一带一路”沿线人文资源梳理及应用策略》《教育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战略研究》《中欧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务实合作项目建议》《中外人文交流智库建设研究》等6份复旦智库报告。


撰稿 | 黄晨

供稿 | 复旦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