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渭钤 发布时间:2022-07-06 来源: 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G7峰会落幕
当地时间6月28日,为期3天的七国集团(G7)峰会在德国落幕,会后发表了重点针对中俄的联合公报,其中14处提到中国。
G7峰会声明在外交与安全政策部分中强调维持印太地区“自由开放”的重要性,称“强烈反对任何通过武力或胁迫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加剧紧张局势的企图”,暗示对中国可能使用武力统一TW的担忧,鼓励和平解决两岸议题。此外,七国集团重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的普世性和统一性,突出该项治理海上所有活动法律框架的重要性,认为中国海军在南海的扩张没有法律基础,并敦促中国遵守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庭的裁决,尊重航行的自由和权利。
七国集团对中国人权状况表达严重关切,呼吁中国信守中英联合声明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对权利、自由和高度自治的承诺。
拜登政府的一位高级官员说,针对中国的严厉攻击“在七国集团背景之下是前所未有的,承认了中国不透明、扭曲市场的产业政策所造成的危害”。美国此前指责中国政府补贴国内产业,限制外国公司的市场准入,并且窃取技术和知识产权以扶持其经济。
26日,七国集团宣布了价值6千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计划“全球基础设施伙伴关系(PGII)”,宣称是比中国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倡议更好的替代方案。拜登表示,“它是使用全球最佳实践构建的。透明度、伙伴关系、保护劳工和环境,为世界各国和人民投资关键基础设施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在乌克兰问题上,七国领导人对俄罗斯采取了强硬立场。领导人们称,他们将对俄罗斯石油实施价格上限,此举旨在打击俄罗斯的战争资金。“我们重申我们致力于逐步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此外,我们将探索更进一步的措施,防止俄罗斯从其侵略战争中获利。”同时七国领导人呼吁北京利用其影响力向俄罗斯施压,让莫斯科立即无条件从乌克兰撤军。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说:“领导人们交给部长们的任务是研究价格上限实际运作的细节。其中的一个方面是与主要的消费国进行密切接触。印度是其中的一个国家,这项接触已经开始。我们已经开始与印度讨论价格上限会如何运作及其影响是什么。这些都是正在进行当中的外交磋商。”
对于基辅紧急呼吁提供建立防空系统,以保护该城市的要求,美国表示支持。七国集团也共同协定禁止进口俄罗斯黄金。美国总统拜登说,这将使 “普京付出前所未有的代价,使他无法获得战争所需要的资金”。
同时,七国领导人表明支持伊朗去核化,亦表达了对塔利班重掌阿富汗政权的关切。七国集团在联合公报中承诺额外支出45亿美元以应对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并宣布设定调集1千亿美元的目标,遵从《格拉斯哥气候协议》,为减缓气候变化提供资金。
对于G7峰会联合公报对中国指手画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6月29日就香港、新疆、人权、东海、南海以及台海等方面一一进行了驳斥。他表示,七国集团罔顾中方严正立场和坚决反对,再次利用峰会公报鼓吹“民主对抗威权”叙事,粗暴干涉中国内政,攻击抹黑中国,煽动对抗情绪。赵立坚说,七国集团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的1/10。他们没有资格代表全世界,更没有资格把自身价值和标准作为国际通用价值和标准。
新闻来源:法广、华尔街日报、路透社、美国之声、德国之声、环球时报、CNN
图片来源:德国之声
北约峰会召开
6月28日至30日,世界最大军事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NATO)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2022年成员国峰会。
北约成员国领导人29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峰会上批准《北约2022战略概念》,称俄罗斯是北约“最大且直接的威胁”。这份新的战略概念对北约所处安全环境进行评估并设定任务,以指导北约未来十年的发展。文件指出,北约在未来十年有三大核心任务:威慑和防御、危机预防与管理、合作安全。
北约首次将“中国挑战”相关表述纳入该文件中,表明中国挑战北约“利益、安全和价值观”,与俄罗斯联手“破坏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对北约构成“系统性挑战”,并声称中国的政策是“强制性的”,网络行动是“恶意的”,言论是“对抗性的”。这标志着北约正式将联合对华纳入未来行动纲领,试图将“集团对抗”套路复制到亚太地区。
来自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和韩国四个非成员国的领导人首次出席了本峰会。另有两场美日韩、日韩新澳的小范围峰会。
6月27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对新“战略竞争时代”的应对,北约将把现役4万人快速反应部队人数扩充近8倍,使其达到30万人。他表示,扩充快速反应部队规模和部署军队以防卫特定国家等新举措,是冷战以来北约集体防卫和威慑领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计划,英法等北约西部盟国的军舰、战机和30万名士兵,可随时部署至北约东翼特定地区,并能在攻击发生几小时内开始分级反应。为加强北约防御,美国还将为美国陆军第五军在波兰设立一个永久性总部,并向总部在罗马尼亚的驻军以轮调方式增派有3千兵力的一个旅以及另外2千·人员,并向英国增派两个F-35战斗机中队。
此外,瑞典和芬兰加入北约,是本次峰会的议题之一。根据峰会日程安排,6月28日,土耳其、瑞典、芬兰等国领导人在马德里举行会谈,讨论瑞芬“入约”问题。会谈结束后,土瑞芬三国发表声明称,土耳其确认支持北约的开放政策,支持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斯托尔滕贝格29日表示,瑞芬两国将以“史上最快速度”加入该组织。
盟国在峰会前提交了各自的更新计划,展示他们根据“威尔士承诺”(Wales Pledge)在兑现增加国防开支和重要设备采购的保证方面所做的努力。2022年预期将是除美国以外的盟国连续第八年增加防务开支,多数盟国的开支现已大幅度超过北约标定的国内生产总值2%。九个盟国今年将达到或超过这一标准,19个盟国已经制定出到2024年达标的明确计划,另有五个盟国承诺将在之后达标。到2022年底,欧洲盟国和加拿大的实际防务开支将比2014年增加3500亿美元。
峰会上,各国领导人还将决定在今后数年大幅增加共同出资的北约军事和民用预算以及安全投资项目,从而提高北约为共同安全和防御而采取更多共同举措的能力。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向媒体表示,北约将俄罗斯视为战略安全威胁,“但这并非事实,是北约对俄罗斯构成威胁”。俄方谴责北约不负责任且破坏欧洲安全架构的政策,北约在马德里峰会上的决定不会影响俄方政策。
针对北约近日出台的新“战略概念”文件中涉华内容,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6月30日表示,该文件罔顾事实、颠倒黑白,顽固坚持对华“系统性挑战”的错误定位,中方对此严重关切并坚决反对,宣称“北约才是世界安全稳定的‘系统性挑战’”。
新闻来源:新华社、中国国防报、BBC、纽约时报、美国之声、美国驻华大使馆官方网站
图片来源:美国驻华大使馆官方网站
美国“拉黑“五家中企
当地时间6月28日,拜登政府将5家中国企业列入贸易黑名单,理由是这些中企“涉嫌支持俄罗斯军事和国防工业”,包括香港世捷达物流有限公司,信诺电子有限公司,金派科技(香港)有限公司,维科电子有限公司(Winninc Electronic),和柯奈柯特电子有限公司。
美国商务部宣称,上述公司在2月24日之前就已向俄方相关实体供应项目,并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继续履行与俄受制裁实体的供给合同”。美商务部还将来自俄罗斯、阿联酋、立陶宛、巴基斯坦、新加坡、英国、乌兹别克斯坦和越南等国的另外31个实体添加到了黑名单当中。36家公司中共有25家在中国开展业务。
负责工业和安全的美商务部副部长艾伦·埃斯特维兹在一份声明中宣称:“今天的行动向全球实体和个人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息,即如果他们寻求支持俄罗斯,美国也将与他们断绝关系。”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表示,中方没有向俄罗斯或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并称将采取“必要措施”来保护中国公司的权利。中国驻美使馆指出,相关制裁违反国际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同日回应,中俄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开展正常的贸易合作。这不应受到任何第三方的干涉和限制。关于制裁问题,赵立坚此前指出,中方不赞同通过制裁解决问题,更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
此外,据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网站6月29日消息,美国政府最终用户审查委员会(ERC)于28日做出最终决定,将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正式从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实体清单中移除。目前,欧菲光竞价涨停,现价6.80元,封单超46万手。然而,欧菲光现已被剔除出苹果公司供应链,其苹果业务相关资产也已出售,股价近两年已跌去65%。
新闻来源:路透社、环球时报、观察者网
图片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拜登“回击”堕胎禁令
当地时间6月30日,美国总统拜登在西班牙马德里参加北约峰会期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呼吁参议院为保护堕胎权的立法开辟一个例外,以便能在绕过阻挠议案的“冗长辩论”(filibuster)规则(即不需要60票最低门槛)的情况下将堕胎权纳入联邦法律之中。
根据美国政治架构,确立新法需参众两院通过,再递交总统签字生效。反对立法的参议员有权通过发表马拉松式的辩论来拖延议事进程,达到阻止法律通过的效果,即“冗长辩论”。鉴于目前参议院两党50对50的席位对比,保护堕胎权的立法想要满足最低60票的通过门槛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假若废除冗长辩论,则立法仅需51票的简单多数即可通过。由于副总统哈里斯兼任参议院议长,可以在投票相等时投下关键一票。
拜登指出,他将在7月1日返回华盛顿后与多位民主党籍美国州长举行会面并讨论保护堕胎权的行政手段。但鉴于最高法院的判决结果,现有必要将“罗诉韦德案”正式写入联邦法律之中,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确保国会能够投票支持。拜登强调:“如果阻挠议案会成为保护堕胎权立法的障碍,那么我们就应该像投票权法案一样为此提供一个例外。只有这样才能应对最高法院的判决。”
参议院较为保守的两位民主党人曼钦(Joe Manchin)和锡内玛(Kyrsten Sinema)当天立即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这将造成参议院性质的根本性改变,且未来共和党占据多数后会造成对本党不利的后果。虽然对将“罗诉韦德案”编纂入法典持开放态度,但曼钦明确表示希望该立法能以“两党方式”完成。锡内玛则辩称,“冗长辩论”已被用来保护堕胎权利,并阻止诸如20周堕胎禁令之类的法案。
同样在马德里参加北约峰会的参议院民主党人迪克·德宾(Dick Durbin)当天表示,改变规则的想法实际上取决于一两个具备决定权的参议员,并补充民主党内部的一致意见对能否改变目前参议院的议事规则非常重要,而这并不代表着该党寻求对现有政治环境进行大规模的制度改革。
拜登在峰会后发表讲话,广泛质疑美国正在倒退的说法。但其承认,最高法院对堕胎权和隐私权的回滚一直在“破坏稳定”。对此,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抨击该言论为“不值得且危险”并“破坏了平等正义和法治”,指出“在世界舞台上攻击最高法院这样的美国核心机构有损总统的尊严。”
6月28日,美国国防部在一份备忘录中表示,最高法院推翻“罗诉韦德案”的裁决将不会影响军方,在母亲的生命受到威胁或强迫怀孕的情况下,国防部将继续提供堕胎服务。此外,美国军方将与司法部合作,确保文职雇员和服务人员在有需要时能获得法律帮助。
此外,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贝塞拉同日公布了一项关于保护堕胎权利的行动计划。贝塞拉表示,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将采取措施增加药物流产的可及性,确保各州不禁止堕胎药,还将提供更多关于药物流产的指导。
新闻来源:CNN、福克斯新闻、央视新闻、澎湃新闻
图片来源:USNEWS
美最高法院进入夏季休庭
据报道称,6月30日,美国最高法院宣布进入夏季休庭,并发布两项就气候变化及移民问题的最终裁决。
最高法院裁定,拜登政府可废除特朗普时代的移民保护协议(Migrant Protection Protocols),即“留在墨西哥”(Remain in Mexico)政策,推翻了下级法院的裁决。根据该协议,凡在美国提出庇护申请的中美洲移民,等待法庭传唤期间,将被送回墨西哥,不能在美滞留。
2021年,拜登总统试图正式终止MPP,但遭到共和党领导的得克萨斯州和密苏里州的起诉。两州声称,政策合乎《移民与归化法》。国土安全部在移民程序进行期间应拘留未经授权的非公民,但如若确定是为了“公共利益”,也允许其在美国境内逐案假释。拜登表示,该协议“违背了我们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所代表的一切”。
最高法院的裁决是5票对4票。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撰写了多数意见书,表明法律“显然赋予了在移民程序悬而未决期间将外国人遣返墨西哥的酌处权”,而“可能”一词的使用表明,将移民送返邻国是国土安全部“有权但没有义务”使用的一种工具。”
裁定生效之际,涌入西南边境的移民潮继续给执法和人道主义资源带来压力。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报告称,5月份在边境逮捕的移民人次为23.9万人,相比4月份增加了2%,其中四分之一是重复越境者。自2021年10月以来,美墨边境有超过100万非法移民。对此,国土安全部坚持认为,MMP付出了高昂的人力成本,并非对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最高法院的口头辩论中,美国副检察长伊丽莎白‧普雷洛加(Elizabeth Prelogar)反对该政策需遵守联邦法律的观点。普雷洛加辩称“每届总统的政府都明白这只是一个纯粹的自由裁量权,而MMP适用于上届。”普雷洛加指出,特朗普时期边境移民中仅有6.5%实施了该协议,并强调MMP需要主权国家墨西哥的支持。
目前,特朗普时期另一条名为“第42条令”的边境执法政策仍然有效。该政策在疫情期间启动,旨在迅速驱逐越境者,而拒绝提供申请庇护的机会。
新闻来源:CNN、澎湃新闻、华盛顿邮报、BBC
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拜登政府气候政策受挫
据报道称,6月30日,最高法院以6比3的投票结果裁定,美国国家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简称 EPA)无权广泛限制燃煤电厂排放温室气体。目前,环保署仍可在个别发电厂采取如排放控制等措施,但无法制定更激进的方案,如总量限制和交易系统。
在西弗吉尼亚州诉环保署案中,核心问题在于,美国环保署是否拥有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广泛监管权力:具体而言,根据《清洁空气法案》的辅助条款,国会是否依照宪法授权环保署发布重大规则的权力,即只要该机构考虑了成本、非大气影响和能源需求,就可以毫无限制地制定重大规则,包括能够重塑国家电网和单方面对几乎任何经济部门进行脱碳的条款。
最高法院在裁决书中写道,“环保署声称要在一个长期存在但很少使用的法规的模糊语言中,发现一个未被提及的权力,代表其监管权力的变革性扩张”。三位自由派大法官持不同意见,称多数派剥夺了环保署“应对这个时代最紧迫的环境挑战的能力”。
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撰写的多数派意见中援引了“重大问题主义”(Major Questions Doctrine)原则,称《清洁空气法》中,国会没有授予环保署监管温室气体排放的特定权力。他写道,把二氧化碳排放量限制在将迫使全国从使用煤炭发电向其他方式过渡的水平,这可能是一个明智的“解决当今危机的办法”。但是,规模和后果如此重大的决定应该取决于国会本身,或国会明确授权行事的机构。
美国电力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位居全国第二位,约占30%。最高法院的这一裁决意味着,拜登上台后提出的2035年电力行业零排放的目标恐怕难以实现。而2035年电力行业零排放则是美国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关键一步。本裁定重创了美国在气候治理方面的全球领导形象。应对气候变化亦是拜登的竞选承诺之一。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工具被剥夺,让拜登政府和民主党今年11月的中期选举前景“雪上加霜”。
拜登回应,这项裁决是又一个旨在让美国倒退的“毁灭性决定”,并表示将“毫不手软”地利用自己的合法权力来保护公众健康和应对气候危机。预计拜登政府将在今年年底前出台规范电厂排放的提案。
西弗吉尼亚州首席检察官帕特里克 · 莫里西(Patrick Morrisey)对这一裁决表示欢迎,他说,“环保署不能再绕过国会行使广泛的监管权力,这种监管权力将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的能源网络,迫使各州从根本上改变其能源组合,不再使用燃煤发电。”
美国环保署署长迈克尔·里根(Michael Stanley Regan)表示对本决定“深感失望”,并声称环保署将继续通过依法制定和实施环境标准等方式,为能源部门提供确定和透明的信息,以支持能源行业发展清洁能源经济。
美国气候联盟联合主席纽约州州长、华盛顿州州长和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在联合声明中称,这项裁决表明,州长和州立法机关的行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重要。“今天,我们重申承诺,即利用我们在州一级的权力使电力部门去碳化。我们将继续在各州推进大胆的气候行动,以保护美国人民的健康和钱包。”
“对个别会员国的司法决定提供法律评论不是联合国的职责。总体上,这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挫折,而我们在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方面已经远远偏离了轨道。”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Stephane Dujarric)如是回应。
新闻来源:CNN、上观新闻、澎湃新闻、法新社、美国之声
图片来源:美国之声
首位非裔女性大法官宣誓就任
当地时间6月30日,现年51岁的凯坦吉·布朗·杰克逊(Ketanji Brown Jackson)于中午参加了由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主持的宪法宣誓和由布雷耶主持的司法宣誓,就任成为美国第116位最高法院法官,接替即将退休的自由派大法官斯蒂芬·布雷耶。杰克逊将是担任该职的第一位非裔女性。正式授职仪式将在秋季举行。
杰克逊于2月25日由美国总统拜登正式提名,4月7日以 53票对47票在参议院通过。据白宫声明,杰克逊在法律界有着丰富的经验,职业履历包括联邦上诉法院法官、联邦地区法院法官、美国量刑委员会成员、私人执业律师和联邦公设辩护人等。
拜登提名时指出,“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法院,有很长一段时间看起来‘很不美国’。我相信现在是时候让我们拥有一个,能够反映我们国家的能力和伟大的法院,透过提名这一位具有超凡资格的人选,激励所有年轻人,让他们相信有朝一日也可以在最高层级的单位为国家服务。”
“一名黑人女性被选为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历经232年和115次事先任命,但我们成功了!”杰克逊表示,“我把我的职业生涯奉献给了公共服务,因为我爱这个国家、我们的宪法和赋予我们自由的权利。”
至此,美最高法院将首次在其九名成员中拥有四名女性法官,意味着这一长期由白人男性主导的机构迎来了历史性的近乎性别平等。杰克逊将与索尼娅·索托马约尔、埃琳娜·卡根和艾米·康尼·巴雷特大法官一同任职。
尽管法院在10月前不会再听取口头辩论,但杰克逊将立刻获得听取紧急请·愿书的资格。目前,杰克逊已雇佣了四名书记员,并将开始处理决定是否批准额外的案件列入法庭的备审摘要。
当下,鉴于自由派的少数席位(3比6),最高法院内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日益尖锐。
新闻来源:NPR、华盛顿邮报、中新社
图片来源:NPR
“1·6”第六场公开听证会召开
据报道称,6月28日,美国众议院特别调查委员会举行2021年1月6日国会山骚乱事件第六场公开听证会。
前白宫办公厅主任马克·梅多斯的助手卡西迪·哈钦森(Cassidy Hutchinson)出席作证,强调特朗普在 1 月 6 日的行为是“不爱国的”和“非美国人的”。此前哈钦森已参加四次闭门证词。
哈钦森称,特朗普在国会山骚乱发生当天,要求撤掉进入白宫南面椭圆形草坪的安检措施,以便让他的支持者可以更快进入。特朗普还宣称,他们从这里可以“游行到国会”。特朗普同时表示,他“不在乎”这些抗议者是否携带枪支,因为“他们来到这里不是为了伤害我”。
哈钦森还提出,随着暴动开始,特朗普也打算前往国会,但遭到特勤局负责人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Engel)以安全为由阻止,在“某一时刻,特朗普甚至自己抢过方向盘”。哈钦森表示,不清楚特朗普前往国会的目的,但她听说“可能会去众议院”。此外,她本人当时接到众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卡锡“生气的电话”。麦卡锡强调,不要让特朗普来国会。
据哈钦森介绍,在国会山骚乱事件发生前,梅多斯曾告诉她,1月6日“可能会非常非常糟糕”。特朗普律师朱利安尼则跟她说,1月6日将是“伟大的一天,我们会去国会”。
对于哈钦森的说辞,特朗普予以否认。他在社交媒体连发12条状态,称哈钦森“完全是个骗子和‘告密者’”。
新闻来源:CNN、环球时报
图片来源:CNN
俄乌冲突进展
据信,6月27日,俄罗斯错过一项最后还款期限,自1998年以来首次出现债务违约。俄罗斯须在5月27日偿还债务到期利息,总额为一亿美元。俄罗斯称,这笔钱已被交到欧洲清算银行,随后由该银行负责把款项分发到债权人。然而,据媒体报道,这笔还款仍滞留在欧洲清算银行。该行不愿透露是否阻止了这笔款项的付出,但表示完全遵守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出台的所有制裁政策。
俄罗斯财政部长安东·西卢安诺夫(Anton Siluanov)承认,外国投资者将“无法收到”这些款项。由于俄罗斯既愿意支付,又有足够的资金支付,西卢安诺夫否认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违约,声称“这件事情整个看起来像是一场闹剧。”
27日,乌克兰克列缅丘格市购物中心遭遇导弹袭击,至少造成16人死亡,约59人受伤。泽连斯基表示,当时购物中心里有近1000名平民。“这是欧洲历史上最无耻的恐怖行为之一,”泽连斯基宣称。“俄罗斯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恐怖组织。”俄罗斯官方声明指控遭袭击的建筑物藏有军事设施。29日,乌克兰官方表示,俄罗斯对乌克兰南部敖德萨地区的一个社区发射导弹,造成至少18人死亡,包括部分儿童。拜登随后表示,“只要它有需要”,美国及其北约盟国将支持乌克兰,以面对莫斯科的攻势,并宣布将在未来几天宣布向乌克兰提供 8 亿美元的额外武器援助。
俄罗斯国防部6月30日发布公告称,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完成了在蛇岛的指定任务,并于当天撤出了位于那里的驻军。俄国防部强调这是俄方的“善意举措”,并借此向国际社会表明,俄罗斯联邦并没有阻挠联合国为建立人道主义走廊以将农产品运出乌克兰的努力。
俄国防部指出俄军撤出蛇岛后将不允许基辅以俄罗斯完全控制黑海西北部地区而无法出口粮食为由炒作粮食危机。当下,乌方还未清理黑海沿岸,包括其港口附近的水域。
同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马德里举行的北约峰会上表示,瑞典和芬兰将于7 月 5 日签署加入协议,正式加入北约。然后,加入协议必须得到所有 30 个现有成员国的批准,以允许这两个国家成为北约的一部分,并从该联盟的集体防御条款中受益。先前于29日,北约已同意从 2023 年起将超过30万名士兵置于高度战备状态,远高于目前的4万人。此举取代了北约快速反应部队。
7月2日,卢甘斯克共和国部队中校安德烈.马洛奇科表示,已“完全”包围了卢甘斯克东部地区的主要城市利西昌斯克,这将使俄军能够更深入地进入顿巴斯东部地区。援引俄罗斯国防部的说法报道称,2日,俄罗斯军队使用高精度武器摧毁了顿巴斯和尼古拉耶夫地区的五个乌克兰军队指挥所,并袭击了扎波罗热地区的三个储存点。
美国向乌克兰运送两套NASAMS地空导弹系统、四套反炮雷达和约15万发155毫米火炮弹药现已发出。
新闻来源:BBC、华尔街日报、半岛电视台、法广、环球时报
图片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