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观察|30天宽限期即到,TikTok卖?禁?中国数字平台在美辛苦求存

作者:王瑞 发布时间:2025-02-12 来源:复旦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收藏本文

前言

当地时间1月17日,美国最高法院以“9:0”的投票结果宣布维持国会对TikTok进行《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所控应用程序侵害法案》(Protecting Americans from Foreign Adversary Controlled Applications)(以下简称“不卖就禁”法案)的要求,即字节跳动需在1月19日之前将TikTok出售给美国公司,否则就将其在美封禁。1月18日深夜,选择不出售的TikTok在禁令生效前暂停了美国地区的服务。随后,特朗普于1月20日就任第47任美国总统后签署行政令,要求 “不卖就禁”法案在未来75天内暂不执行,同时表示希望美国获取TikTok50%的所有权。然而,特朗普赋予TikTok的缓冲期却未能使其在应用程序商店中重新上架,目前在Google Play应用商店搜索TikTok会出现“由于当前美国法律要求,此应用程序的下载暂停。”苹果用户看到的则是:“TikTok和其他ByteDance应用程序在您所在的国家或地区不可用。”2月3日,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成立“主权财富基金”,并考虑通过该基金部署对TikTok的收购。


本文回顾了TikTok在过往两届美国政府期间被封禁与抗争的历程,并分析了其目前在美国面临的挑战,旨在对这个充满戏剧性的案例进行深入解读:TikTok作为一个社交软件在美国都引发了哪些争议,美国政府、企业、民众对TikTok有着怎样不同的态度,未来的TikTok在美国将面临怎样的挑战?


01

2019-2025:TikTok在美国两届政府中与政治体系的艰难博弈


1

特朗普第一任期内以国家安全为由的禁令行动


美国政府对TikTok的顾虑、审查与封禁行动并非新鲜事。早在2019年11月,美国对外投资委员会(CFIUS)便启动了对字节跳动收购Musical.ly的调查。美国政府担心,TikTok作为一家中国公司,可能对美国用户数据的隐私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在中美日益紧张的国际政治背景下。


进入2020年,特朗普政府加大了对TikTok的打压力度。特朗普在2020年先后发布了两项行政令:一项通过《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要求美国企业与字节跳动中断所有交易,另一项则根据CFIUS的建议要求字节跳动在90天内完成将TikTok美国业务出售给美国公司这一交易。特朗普曾公开表示,如果美国的微软或其他“非常安全、非常美国”的公司收购TikTok,TikTok将免于被禁的命运。随后,南达科他州州长、马里兰州州长也发布紧急指令,禁止州政府设备使用TikTok和其他中国应用程序。美国国土安全部(DHS)及美国运输安全管理局(TSA)也禁止员工在政府设备上使用TikTok。


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对TikTok的封禁行动,本质上是中美技术竞争与“数字主权”争夺的早期冲突。美国政府的核心逻辑在于:一方面以“国家安全”为由,将TikTok用户数据可能流向中国政府的风险视为对美数字基础设施的潜在威胁;另一方面则试图遏制中国科技企业挑战硅谷在全球社交媒体领域的垄断地位。特朗普政府动用了冷战色彩浓厚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和CFIUS审查机制,将TikTok的并购案政治化。但这些行动在司法层面遭遇强烈反弹:联邦法院多次以“程序违宪”为由暂缓禁令。这不仅延迟了禁令的执行,还使得特朗普政府面临来自法官的严厉审查和法律质疑,也凸显了行政命令在复杂法律体系面前的局限性,同时为TikTok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2

拜登任期内来自白宫、国会与最高法院的合力行动


拜登政府上台后,虽然撤销了特朗普时期的禁令,但对TikTok的规制策略却从特朗普时期的行政权力抵制转向三权合力行动。相较于特朗普依赖《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的紧急状态授权,拜登政府通过立法赋权、行政细化与司法护航,构建了一套更具系统性的封禁逻辑。


而这一战略升级的引爆点,正是2024年3月TikTok“弹窗事件”引发的政治风暴。2024年3月,美国国会提交了165天内剥离TikTok的法案,同年3月7日,TikTok给1.7亿的美国用户推送弹窗,呼吁用户致电国会议员阻止法案通过。此举导致国会办公室电话系统被抗议者瘫痪,单日电话量超百万次。然而,这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草根游说行动,却成为TikTok影响力的“致命性自证”。此举甚至彻底消解了国会内部对封禁的犹疑,两党迅速达成共识,众议院在3月13日以352:65的压倒性票数通过法案,创下重大争议法案的最快通过纪录。这场危机的本质,是TikTok作为技术平台对美国政治议程的“反向议程设置”——当算法分发机制能够绕过传统媒体直接动员公民行动时,美国精英阶层对“数字公权力”旁落的恐惧彻底显性化。最具象征意义的闭环出现在司法终局阶段:当地时间1月17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当天以“国家安全”为由,裁定TikTok“不卖就禁”法案不违宪,维持了该法案。大法官们以9:0的罕见一致裁定支持国会立法。至此,白宫、国会与最高法院达成一致,标志着美国权力机器对TikTok的制裁从政治决策升格为宪制共识。

02

TikTok在美国正面临着一场“生死存亡”时刻


1

TikTok成为特朗普竞选期间的新舞台


当地时间2024年6月1日,特朗普在TikTok开设账号“@realDonaldTrump”并发布首条视频内容,这与他第一任期内对TikTok的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对比。随着2024年竞选的临近,特朗普意识到TikTok已成为一个影响力巨大的社交平台,特别是在年轻选民中。特朗普竞选团队发言人史蒂芬·张强调了特朗普在TikTok上的受欢迎程度,并称这“证明了特朗普在全美范围内的支持率和势头的上升”。他还说,该团队将继续“接触美国人民,特别是年轻选民”。特朗普竞选团队通过这个平台与年轻选民的互动,能够绕过传统媒体的过滤和偏见,直接传递其政治信息。特朗普本人曾在保守派组织Turning Point组织的年度聚会AmericaFest上表示,“我认为我们必须开始思考,因为我们确实在TikTok上得到了数十亿的浏览量,得到了很好的回应。”


2

意料之外的“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


在2025年1月19日,TikTok在美国宣布暂停服务。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大量自称“TikTok Refugee(难民)”的美国TikTok用户为宣泄对政府封禁行动的不满而涌入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REDnote),声称要报复雇佣游说团体抹黑TikTok的Meta,宁愿“将个人数据给中国”也不用Facebook、Instagram等社交软件,使得小红书一度成为境外App Store下载榜首。与2024年经TikTok在平台所号召的“弹窗事件”不同,这波跨国社交完全是用户自发的集体行动。华尔街日报官网的文章写道:“在美中关系紧张的时候,一些新的中美友谊正在一个到目前为止国际用户很少的应用程序上萌芽。”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后大量“难民”再次回到TikTok坚守驻地,两国人民在小红书进行短暂的“交猫税”“对账”等互动之后,也引发了对中美科技竞争、数字主权、数据隐私和跨境数据流动等问题的深入讨论。于美国政府而言,他们依旧畏惧于数据泄漏的风险,德州州长格雷格·阿博特(Greg Abbott)于2025年2月2日发布行政命令,以数据安全为由禁止在政府设备上使用小红书、DeepSeek等中国应用;而于美国民众而言,在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国外热战不断等背景下,他们对于美国政府的信任大大降低。《环球时报》采访的一位美国用户表示:“实际上,美国政府才是经常监视公民和泄露我们数据的人。”于中国而言,这波意料之外的“TikTok难民潮”是对社交平台革命的进一步催逼,也是对政府互联网监管的考验。


图片

2025年1月10日,支持保持抖音的人站在华盛顿特区最高法院大楼外,来源:NPR


3

特朗普上任后暂停TikTok禁令并推动收购谈判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宣誓成为美国总统,并在其上任首日就签署行政命令,要求暂停执行针对TikTok的禁令,并指示美国司法部在75天内不得对TikTok采取任何行动。据路透社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制定的计划涉及到甲骨文,根据白宫正在谈判的交易,字节跳动将保留该公司的股份,但数据收集和软件更新将由甲骨文监督。特朗普表示:“很多人正在和我谈论购买它,我可能会在未来30天内做出决定。”特朗普已将TikTok公开竞标,他提出的名字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甲骨文董事长甲骨文(Oracle)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以及微软。然而在当地时间2月8日,马斯克由德国媒体公司 Axel Springer 旗下的 WELT 集团在线发布的视频中表示:“我没有对 TikTok 提出竞购,我也没有任何计划,如果我拥有 TikTok,我会做什么。”当地时间2月3日,特朗普政府又签署行政令成立“美国主权财富基金”,该基金的目标之一是发展机场和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它可以帮助美国扩大其在巴拿马和格陵兰等地区的影响力。此外,特朗普提议该基金在未来可以参与TikTok的收购,有银行界消息预计,从字节跳动手中收购TikTok的交易价值在200亿美元以上。


对于特朗普的行政令,国际法律与经济学中心高级学者Ben Sperry表示悲观:行政令效用只是对禁令的暂缓执行,该行政命令属于“灰色地带”。根据美国联邦法律,互联网托管服务和应用程序商店等美国公司维护、分发和更新TikTok仍然是非法的。这也意味着谷歌、苹果等科技企业需要为每位使用其服务下载或更新TikTok的用户支付5000美元罚款。


图片

特朗普就任当日签署行政令要求75天内不执行“TikTok禁令”,TikTok短暂回归

来源:《纽约时报》官网


03

作为政治筹码的TikTok:

数据隐私与国家安全背后的权力博弈

1

数据隐私与国家安全:TikTok对质询的回应


数据隐私和国家安全一直是美国政府对TikTok质疑的核心问题。在过去几年中,TikTok多次面临美国政府和国会的强烈质询,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政府对TikTok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平台是否会将美国用户的数据提供给中国政府,二是数据是否会被用于影响美国国内政治。


面对这些质疑,TikTok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首先,为了消除数据泄露和国家安全的顾虑,TikTok宣布将美国用户的数据存储在美国境内,并与美国科技巨头甲骨文合作,将美国市场的数据处理与存储“本地化”。这一举措在2020年10月的谈判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当时TikTok与甲骨文达成了协议,后者将成为TikTok在美国的“托管方”,负责数据存储和安全管理。针对拜登政府时期的禁令风波,TikTok以15亿美元推出“得克萨斯计划(Project Texas)”,以打消外界对其“数据安全”隐忧。2022年7月,字节跳动方面成立子公司“TikTok美国数据安全公司(USDS)”,来专门处理数据存储和内容审核等可能涉及美国国家安全的业务。


此外,TikTok还在增强平台透明度方面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公司公开了其数据处理的细节,解释了如何收集、存储和使用用户数据,并承诺所有数据的访问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批准。TikTok于2023年在洛杉矶建立“透明与问责中心”(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 Center),以邀请专家、议员等对TikTok的数据、算法、内容审查等核心细节进行访问。


2

TikTok作为政治筹码参与美国国内政治博弈


然而,TikTok的应对措施并未消除美国政府的敌意。随着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的临近,特朗普对TikTok的立场逐渐转变。在竞选过程中,TikTok逐渐从“安全威胁”转变为“政治筹码”。特朗普在竞选期间积极利用TikTok与年轻选民互动,发布竞选宣传视频,迅速积累了大量粉丝。特朗普意识到,TikTok不仅是一个社交平台,更是年轻选民获取信息、表达意见和参与政治的主要渠道。甚至在其就职典礼中,TikTok首席执行官周受资甚至与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等硅谷精英在重要席位落座,十分靠近特朗普内阁成员。这种变化凸显了TikTok在美国国内政治中的双重角色:一方面,它仍然是美国政府关注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它也成为了选举和政治操作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工具。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的政治利益与国家安全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正因此,特朗普对TikTok的“救赎行动”实际上是基于复杂的政治经济考量,而不仅仅是出于对TikTok的支持或捍卫自由市场的立场。


图片

2025年2月3日,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签署行政命令时,Rupert Murdoch(左)和甲骨文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Larry Ellison坐在白宫办公室中

来源:yahoo!finance


04

中国数字平台出海面临的地缘政治困局

随着2025年3月的临近,TikTok在美国的命运将尘埃落定,然而TikTok的困境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中国数字平台在全球市场的生存环境愈发复杂。2025年1月,DeepSeek在美国市场迅速走红,成为App Store和Google Play排行榜的下载冠军。然而,这种突如其来的成功引发了美国政府的高度警惕。美国国会参议院一些政客提出极端举措,意图让下载 DeepSeek 开源大模型的美国人面临最高 20 年刑期。除了对特定应用的直接封禁外,特朗普政府还试图通过取消“小额豁免”条款来限制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竞争优势。然而,当地时间2月7日,特朗普签署了行政令推迟了这一调整,允许来自中国的小包裹继续按照现有规则进入美国。这一决定暂时缓解了Shein和Temu的压力,但未来政策仍可能发生变化,尤其是在美国国内保护主义情绪持续高涨的背景下。


这不禁引人深思:中国平台在海外发展,是否真的陷入了“逢中必禁”的困境?各界对此的看法莫衷一是,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国家安全、数据隐私、公平竞争以及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和制度差异上。


1

TikTok作为政治筹码参与美国国内政治博弈


在西方国家针对中国企业的监管逻辑中,数据安全与国家安全始终是最核心的理由。TikTok在美国的遭遇便是最典型的案例。美国政府长期担忧TikTok的数据存储、算法推荐机制可能受到中国政府影响,因此从特朗普到拜登两届政府都试图推动对其封禁或剥离。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DeepSeek身上,这家中国AI公司凭借先进的大语言模型迅速崛起,却在短时间内遭到欧美多个国家封杀,原因依旧是“数据安全风险”。


除了科技监管,贸易政策也是限制中国的重要工具。2025年2月1日特朗普签署的“加征关税10%”的行政令中要求取消“小额豁免(de minimis)”政策。这一政策将对Shein、Temu等中国籍电商平台造成冲击,同时也会对大量销售中国小额商品的亚马逊带来影响。拜登政府就曾考虑缩小或取消“小额豁免”,以削弱中国商品的竞争优势。然而,由于新规相关的行政和技术准备并未跟上,2月7日白宫宣布暂停取消该条款。


从科技到贸易,这些监管手段的共同特点在于:它们不仅涉及经济层面的竞争,也与国家安全及地缘政治紧密相连。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中,西方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封锁,已不仅仅是市场竞争的问题,而是涉及更广泛的战略博弈。

  

2

市场准入与竞争壁垒:技术、标准与话语权


除了显性的监管与安全审查,中国数字平台在海外市场还面临着更为隐蔽但同样严峻的挑战:市场准入与竞争壁垒。这些壁垒往往以技术标准、市场格局、文化差异等形式呈现,构成了对中国平台全球化扩张的深层制约。


在技术标准方面,西方国家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平台在试图融入这些由西方主导的标准体系时,常常面临兼容性问题、技术授权障碍,甚至被直接排除在标准制定过程之外。这不仅增加了中国平台的运营成本,也限制了其在关键技术领域的话语权。


而面对市场竞争,西方本土科技巨头凭借先发优势和强大用户基础掌控市场份额,中国平台作为后来者,不仅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还可能遭遇以反垄断为名的调查和限制。尽管欧盟的反垄断大棒主要挥向美国科技巨头,但对寻求在欧洲市场扩张的中国平台而言,同样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此外, 由于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差异, 西方用户对于隐私, 数据安全和平台使用的偏好和中国存在较大差异. 中国平台需要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信任障碍, 在用户体验, 内容运营, 市场推广方面进行大量本地化工作, 才能有效融入本地市场, 获得用户认可。

  

3

TikTok作为政治筹码参与美国国内政治博弈


面对日益严苛的全球监管环境,中国出海平台企业也在不断调整战略,以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在美国政府的紧逼之下,TikTok首先选择“数据本地化”策略来应对其对“数字安全”的质问。特朗普正在推动的谈判方案一经落地,也意味着TikTok进一步以“资本本地化”方式来规避在美运营的风险。DeepSeek则是通过“技术本地化”的解决方案来规避监管风险。面对封禁压力,DeepSeek开始探索在部分国家建立本地服务器,并调整数据存储策略,以满足不同市场的合规要求。例如,在微软与DeepSeek的合作中,R1模型被集成到其Azure AI Foundry和GitHub等服务中。而针对Shein和Temu在美国面临的贸易风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全球供应链管理教授Christopher Tang曾表示:“为了绕过豁免的消失,公司可以扩大在美国的仓库。


各个平台的这些“本地化”措施,实际上是试图通过去除或淡化“国别”身份,来应对欧美政府基于地缘政治考量所带来的监管压力这也是企业走向全球化道路的必要环节。然而,尽管这些平台在本地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实却远比想象中复杂。当前的全球市场环境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市场竞争”问题。越来越多的跨国平台,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数字企业,在进入欧美市场时,不仅要面临商业模式的竞争,还必须处理更加复杂且设定模糊的国家安全、数据隐私等敏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