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烁:中国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应抓住ESG转型机遇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9-12 来源:复旦发展研究院+收藏本文

图片


 推动企业ESG顺利转型需要政府的支持,特别是通过产业政策的“守正创新”来稳定企业预期。

 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ESG,要适合当地的需求,将ESG战略本土化。

 中国需要设计自己的ESG标准,需要更多学者去帮助企业解读ESG表现,帮助它们更好地“置身事内”。

 中国模式打破了西方对ESG标准的垄断,更多“一带一路”国家包括全球南方国家都在支持。


多年来,从复旦管院走出去的学界校友已有近500位,广布世界各地高校与学术机构。近日,学院举办首次高校校友交流会,在其中的“ESG与可持续发展”主题研讨会上,多位校友嘉宾分享了各自的研究发现和前沿思考


 石  烁 

复旦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博士后

中国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应抓住ESG转型机遇


2021年后,ESG开始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媒体、业界、学界、决策层的重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ESG标准要求公司在追求投资回报的同时,兼顾投资的社会责任,或者说要重视经营的负外部性。例如,污染就是负外部性。又如,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企业自身的效率还会产生外溢作用,带动产业升级,这是正外部性。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减少负外部性,提高正外部性,获得高回报,最终实现可持续的商业价值,这就是ESG发展模式。


对初创公司和准备上市的公司,ESG是一个能够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的概念。因为ESG将更多指标纳入到公司估值中,所以估值变得更有挑战,也更可能产生高于传统估值的新溢价。投资者必须问公司,你如何理解ESG?你有什么技术实现ESG目标?你的ESG商业模式是什么?能够充分回答这些问题的公司,也更有可能引领战略性的新兴技术变革,促进共同富裕,并成为中国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受政策鼓励、监管引导以及资本市场的驱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积极推动ESG转型。总体来看,中国企业在ESG实践方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值得肯定的是,大部分中国企业的ESG表现在强劲上升:CCC和B级的公司数量在逐年减少,大部分公司都能到达平均水平,愿意主动披露ESG报告的中国企业也在增加。


但是,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目前尚未在ESG表现上进入全球第一梯队,对全球ESG实践也没有形成足够大的领导力。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ESG实践时间和经验不足;第二,ESG报告标准尚未在国内普及;第三,对ESG内涵的理解不同,中国企业虽然重视“碳减排”表现,但尚未充分重视自身商业模式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推动中国企业ESG转型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ESG转型并不是企业一方可以独立承担的,因为ESG发展模式的建立对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充满风险和挑战,涉及到大量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资本结构变化。一着不慎,不仅ESG目标难以实现,还会让以前的商业模式面临难以为继的巨大风险。因此,推动企业ESG顺利转型需要政府的支持,特别是要通过产业政策的“守正创新”来稳定企业预期,让企业放心从容地推动有利于ESG的创新活动。